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透露:從2009年開始,3年之內,全國90%以上縣城都必須建成污水處理設施,對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的投資約需1萬億元人民幣。如果再加上供水、中水回用、排水、水污染防治、南水北調工程、節水用具的研發推廣等,總數將不會少于2萬億元。多家水務巨頭均看好中國水務產業,表示未來將加大投入爭搶市場。由于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水務業正面臨重要的發展。這里面是機遇還是危機?

機遇!國內外巨頭欲加大投資掘金中國水務業

6月3日,Aquatech China 2009國際水處理展在上海展覽中心開幕。與會的多家水務巨頭均看好中國水務產業,表示未來將加大投入爭搶市場。包括水務投資及工程公司威立雅,膜技術制造商GE、陶氏化學,末端凈水器企業美的等在內的眾多廠商,大家一致表示:中國水務產業是方興未艾的朝陽產業,消費者對水的剛性需求和品質要求都在不斷提高;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會加大投入,爭取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查看詳細]

危機!外資溢價收購中國水務的陰謀

在地方政府以高溢價向國際水務巨頭出讓水業資產的背后,隱藏的可能是公眾將要長期為高額水價買單、本土水務企業被邊緣化,以及影響中國未來的“水危機”。

外資到底看中了中國水務什么?外資進入在多大程度上推高了中國水價?中資水務為何接連敗北?這些疑問將隨著記者的調查而云開霧散。 [查看詳細]

呼聲!從民生大方向去審視“外資水務帝國”

近日,一家經營類報紙發表文章稱,外資水務巨頭再次向西安自來水公司發起了并購攻勢。

城市公用事業確有改革的必要,外資進入城市供水等領域也不失為一種探索的方向,但是,如果地方政府抱著甩包袱的心態,在改革路徑選擇上過于圖省事,就有可能在公共服務方面埋下禍根。從發展的方向看,外資進入供水領域可能會減輕地方財政的負擔,提高城市公共建設的效率;但從民生的方向看,外資對城市供水的大面積“控場”,有可能從體制層面改變其公用性質,從操作層面削弱政府的定價能力,并在實質上剝奪民眾參與公共品定價的權利,最終將損害公眾的福利。如何避免這種可能性的出現,是地方政府在設計供水改革方案時一個重要的考量方向。 [查看詳細]

外資不影響中國供水安全

6月14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下稱“環境商會”)召集在京媒體,首度對外界有關環境公用事業改革的質疑進行回應。

經過幾年的實踐,一些國際資本已進入中國環境產業市場,并獲得較快發展。以供水行業為例,2007年,威立雅水務、中法水務等6家外資企業所形成的供水能力達到了全國供水總能力的8%。

近日,一些媒體對外資水務企業在中國的擴張以及因此對中國供水安全的影響表示了擔憂。 對此駱建華指出:“我們應該看到,外資企業在中國水務行業的市場地位離壟斷仍遙不可及,更不可能對中國的供水安全造成影響。”

他分析說,一是從外資企業簽約項目的處理能力來說,在華主要外資企業目前所有簽約項目的供水總能力不到全國供水總能力的10%,排名第一的威立雅水務實際市場占有率不到3%?梢姡壳巴赓Y企業在中國供水市場尚未形成壟斷地位。 [查看詳細]

企業動作

·外資控水務 水價上漲百姓買單

中國水協會長李振東一眼看穿問題實質,“外商今天高溢價收購供水資產,明天都要成倍地賺回去。一屆政府的政績,將成為今后歷屆政府的嚴重隱憂,最終都會轉嫁給老百姓。”

·公共產品市場化 成漲價的借口

公共產品運行機制隱含的問題是,由于各地政府財力有限,往往無法直接投入或進行補貼,而更多寄希望于通過調價來解決補貼不足問題。與此同時,公共產品漲價對弱勢群體的補償機制也沒有建立起來,引發民眾特別是低收入人群對公共產品漲價的強烈不滿。

·外資控水務 水價上漲百姓買單
·水價上漲在即 外資大舉抄底
·企業提價止虧 河南水價再漲
·外資巨頭再逐西安 居民買單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