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西安自來水公司為擺脫自身發展困境,正試圖通過“先改制,后引資”的方式再次引入,法國的水務巨頭威立雅集團。威立雅集團在兩年前對西安自來水公司的收購在進入最后程序之前因輿論的反對,最后胎死腹中。如今攜巨資卷土重來,志在必得。
現在的輿論環境和西安自來水公司的經營現狀也給了威立雅集團巨大的成功收購空間。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空缺,需要外資的救命;另一方面西安自來水公司連年虧損,企業和地方政府不堪重負;再者威立雅集團高溢價收購,重整西安水務市場。似乎是一個多贏的結局。
但是想想未來,這又是地方政府用子孫后代的財富為現在、為政績、為GDP買單的愚蠢交易。自來水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生活用品,其公司一直是國有企業壟斷,作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體現的一方面,自來水公司一直是為城市居民提供補貼。市場的發展,市場經濟開始參透和沖擊自來水公司,自來水公司的虧損和年年的財政補貼,讓地方財政年年吃緊,其無能表現也在市場經濟中無限放大。這也就是地方政府要將自來水公司出手的主要動力。外資的恰時出現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要條件。
事實證明,地方政府是外資收購過程中最大的贏家。在目前的水務外資收購案中,蘭州自來水項目賣給外資17億元,當地政府從中拿走了12億元;?陧椖9.5億元,地方政府拿走了6個億。地方政府將地方自來水公司一賣了之,一方面放下了所謂的地方財政包袱,為企業解困,另一方面財政有錢了,政績有了,GDP也有了。丟下的隱患是國民的下一代為外資水務壟斷經營,為壟斷水價買單。事實上威立雅集團近年來已經先后收購了蘭州、昆明、成都、寶雞等西部地區的自來水公司,西安是最后的一步棋了。一旦西部水務市場布局壟斷成功,水價暴漲成為必然。
同時,在外資公司對自來水公司經營管理過程中,政府一直扮演了中間人的角色。自來水在到達用戶終端時,一般要經歷兩個過程,首先是外資水廠進行水處理,然后把水賣給國有的管網自來水公司,然后由國有公司賣給百姓,這樣看起來,外資水務公司和老百姓并不直接發生關系。國有自來水公司成了居民與外資企業就水價矛盾的最好的緩沖器。實際上成了幫助外資和諧社會的工具。這樣的場景,在鴉片戰爭之后到中國抗戰勝利之前的時候經常上演,這樣的場景對于有恥辱感的中國人來說何其的熟悉。
為什么自來水公司不能賣給中國民族企業?很簡單,一方面,自來水行業還是國企的天下,被民企收購一是收購的法律、規章制度還沒有完善,而是國企覺得很失面子。另一方面是中國民企資本有限,遠遠不及外資財大氣粗。傍個最有錢的大款是常理思維。
為什么自來水公司沒有賣給其他有實力經營的國有企業?道理也很簡單,中國用錢的央企和投資公司都去買美國債券、國外垃圾公司和有毒資產去了。收購好了是政績,是大國體現,大國風范。收購虧損是為成長買單,虧再多咱也不怕,后面有13億人頂著,沒有人為收購失敗或者虧損負責。另外,中國水務市場是小生意,國企和央企斜眼瞧不上。
民企不讓進,國企央企瞧不上,外資送上門來。地方政府迎合上去。你情我愿,水到渠成。苦了的是中國國民。地方政府所為將中國國民自絕于未來。
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但絕對不可以三天不喝水。水務行業,自來水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產業。讓全民所有,國企壟斷主要原因也是保證在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下居民和企業正常用水。在市場經濟的沖擊,自來水公司改革也是必然。需要企業、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發展。而現在將地方政府將自來水公司一賣了之,將關系中國國民生存之本的資源置于懸崖之上。試問,國民的未來在哪里?
中國的水務行業正在被外資吞噬,水資源逐漸被外資控制。試問,我們還有多少關系國計民生的資源再賣?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