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實施特許經營制度,國家允許非公經濟進入市政設施。但是,城市自來水公司生產和經營的產品——自來水涉及民生大計,能否民營化?能否讓外資控股?完全按照市場模式運營?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事實證明,城市自來水,無論由民營企業承包,還是由外資企業控股,社會效益都不好。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本質上具有逐利性,都是為利而來的。他們要么千方百計節約資金和勞動力,降低成本,致使飲水的質量出問題。要么連續不斷提高水價,讓老百姓不堪重負。
最近,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居民家中的水龍頭流出渾濁的泥漿,水質濁度嚴重超標。濁水事件引發市民強烈不滿。其原因是當地自來水公司民營化,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對其應擔負的相應的公共安全、社會穩定等職責漠視不管。在洪水季節,該公司無領導帶班,值班人員也僅只是睡覺守機器,在公司內部沒有建立健全監控機制,當水源水濁度嚴重超標時,居然沒有人發現,就直接輸入管網,供給居民使用。(6月9日《中國青年報》)
而昆明市自來水集團和威立雅在2005年底合作,次年1月昆明就上調水價,經幾次上調水價,目前居民每噸生活用水的價格已由改制前的1.8元漲到了現在的4.24元,漲價幅度和漲價頻率堪稱驚人。實際上,這也是威立雅與我國多個城市國有供水企業合作的一貫“商務模式”,入股后的合資水廠享有要求當地自來水公司“定向包銷”成品水的權利,合資方“不承擔風險,只享受收入”。我國水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未來水價上漲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我們這些城市與威立雅公司簽訂的經營期限在20年以上,我擔心,到那時,我們更多的真金白銀會源源不斷流入別人的腰包。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并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目前,全國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自來水,作為一種稀缺資源,我們必須本著以人為本,民生為重的原則,依法科學管水,保證城市居民的飲水安全和人民群眾的健康,實施供水可持續發展戰略。這個重任只能由地方政府來承擔。
自來水是一種公共產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做好城市供水,提供公共服務始終是地方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任何為了減輕財政負擔,“卸包袱”,而打著改革旗號,將自來水公司賣給國內民營企業,或讓外資控股的行為,都存在著風險、隱患、后遺癥,都將會帶來嚴重后果,都將付出沉重代價。最終將會損害國家利益和政府形象,影響市民健康,威脅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