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湖泊

湖泊定義為“四周陸地所圍之洼地,與海洋不發生直接聯系的水體”,可以理解為由兩個因素構成,一是封閉或半封閉的陸上洼地,一是洼地中蓄積的水體。湖泊是一個自然綜合體,是由湖盆、湖水、水體中所含物質—―礦物質、溶解質、有機質及水生生物等所共同組成的自然綜合統一體(自《中國湖泊志》)。
中國湖泊數量眾多,分布廣泛,全國面積大于1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共有2943個,總面積達8.45萬平方公里。此外,還有數以萬計的人工湖泊(水庫)。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湖泊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保護力度,取得明顯成效。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湖泊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依然存在諸多矛盾。(右圖為世界最大的湖:里海(Caspian Sea))
more湖泊問題
問題一:湖泊萎縮 水體干涸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中,干涸面積4326平方公里,萎縮減少面積9570平方公里,減少蓄水量516億立方米
在過去的50年間,擁有近3000個天然湖泊的中國已減少了約1000個內陸湖泊,平均每年有20個天然湖泊消亡。[詳細]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乍得湖的面積在1963年時為2.5萬平方公里,而到2001年時已減少為不到1500平方公里。按照這個速度繼續下去,乍得湖可能在20年后消失。 湖水的減少不僅造成產魚量下降了60%,還導致牧場退化、動物飼料短缺、牲畜減少以及生物多樣性缺失。[詳細]
從約古宗列黃河正源一路向東,就來到了星宿海、扎陵湖和鄂陵湖,這是黃河的三大主水源。12月9日上午,記者來到星宿海所在地時,發現這個過去在當地人看來非常大的星宿海,如今已成為一個個的小水面,很多小湖泊甚至已經成為小內陸湖,與外界的水系完全斷絕了聯系,不再與黃河相連,也不再為黃河供水。[詳細]
1234湖泊萎縮案例
據文獻記載,自1908年以后的95年中,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約13米,湖面面積縮減了700多平方千米。又據青海水利部門測量數據,青海湖自1959年以來,平均水位每年下降12厘米,湖平面降低了3.5米。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內下降了21厘米。以這樣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減少湖水4.36億立方米,正在從單一的高原大湖分裂為“一大數小”的湖泊群。
在咸海全盛時曾是中亞第一大咸水湖、世界第四大湖,面積將近7萬平方千米。在1960年,這個咸水湖的面積是6.8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大湖;在1998年,已經縮小到2.9萬平方千米,并且被分割成了兩個小湖;而到了2004年,就只剩下1.7萬平方千米了,成了由3個小湖組成的湖群。到了2007年,3個小咸海的面積綜合只是咸海極盛時的10%。
專家估計死海在2050年就會干涸。這個世界上鹽份最高的湖泊,其表面水平正以每年1米的速度萎縮。阿拉伯和以色列的政治沖突,阻礙了防止死海急速萎縮的措施,讓事情沒有及時得到補救。前約旦河谷管理局的高級官員Dureid Mahasneh說:“死?赡軙兂梢粋小池塘,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且事態非常嚴重?上КF在卻沒有人作出任何補救行動!
問題二:水體污染 富營養化嚴重
根據《2008年中國水環境狀況》的數據顯示,28個國控重點湖(庫)中,滿足Ⅱ類水質的4個,占14.3%;Ⅲ類的2個,占7.1%;Ⅳ類的6個,占21.4%;Ⅴ類的5個,占17.9%;劣Ⅴ類的11個,占39.3%。主要污染指標為總氮和總磷。在監測營養狀態的26個湖(庫)中,重度富營養的1個,占3.8%;中度富營養的5個,占19.2%;輕度富營養的6個,占23.0%。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2009年年會于2009年11月30上午在北京召開,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會上介紹,在我國重點湖泊中,39.3%是劣質水體。[詳細]
過去30年內,在我國被污染的湖泊面積已從最初的135平方公里激增至1.4萬平方公里,被污染的湖泊類型也從城市小湖泊發展到一些大中型湖泊。[詳細]
審計署日前發布審計調查結果指出,內地“三河三湖”(淮河、遼河、海河;巢湖、太湖、滇池)水污染防治歷經6年,投入資金910億元,雖有一定成效,但整體水質依然較差─淮河、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斷面水質為劣五類,巢湖平均水質為五類,太湖、滇池平均水質仍為劣五類。[詳細]
問題三:生態功能嚴重退化
湖泊生態功能嚴重退化。一些地區對湖泊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破壞了湖泊生態系統平衡,導致湖泊生物多樣性銳減,湖區植被衰退,湖周土地沙化,濕地嚴重萎縮,湖泊系統急劇退化,嚴重威脅著周邊地區生態安全。
問題四:湖區防洪能力依然偏低
湖區防洪能力依然偏低,特別是受河道淤積、城鎮及圩區面積擴大、河湖面積減少等因素影響,防洪減災的難度進一步增加。今年汛期太湖最高水位達到4.23米,是近10年來最高,杭嘉湖平原發生了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
對策與行動
八項行動
《武漢宣言》根據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討論結果,建議各國政府、社會團體、企業、水資源使用者和提供者等所有利益相關方采取以下八項行動:
——制定并實施讓湖泊休養生息的戰略,包括采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在湖泊流域促進可持續的產業發展;大量減少入湖的點源和面源污染。湖泊休養生息這一戰略是發展中國家治理湖泊污染、防止生態退化的有益探索。
——保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湖泊治理的重要目標。
——面對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政府、社會和私有部門應開發創新經濟手段,為實現湖泊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增進包括政府、社會團體、企業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伙伴關系,積極鼓勵公眾參與,共同致力于環境保護,維護生態服務功能。
——創新湖泊治理理念,開展湖泊富營養化治理技術研究,鼓勵并實行多學科的技術創新來促進生態修復。 [詳細]
指導思想

·從流域入手,保護湖泊;
·優化規劃,綜合治理;
·實行總量控制,減少入湖負荷;
·保護優先,合理開發;
·治理管理并重。
詳情請參照《湖泊污染控制技術指南》
more經驗及對策
2008年初,胡錦濤主席從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提出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使休養生息成為中國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國家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第十三屆世界湖泊大會上作了“讓江河湖泊休養生息”的專題報告。[詳細]
昆明市副市長王道興在第四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總結了近年來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治理的六大工程措施。[詳細]
·黃民生:城市河湖污染控制與功能合理利用——理念、方法和實踐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黃民生在第四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上展示河湖污染控制的一些感悟。[詳細]
環境保護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趙華林提到,在“十一五”剩下的一年多時間里,為了促進包括湖泊水體在內的環境質量改善,我們要進一步抓緊抓好污染減排工作。[詳細]
編者觀點
作為生產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湖泊這一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天然寶庫”,在過去數十年間不堪重負,萎縮、污染嚴重。湖泊水面萎縮、水體干涸、水質惡化等問題十分突出,湖泊管理與保護正面臨四大嚴峻挑戰。充分認識到湖泊現狀,并對湖泊問題予以分析,對湖泊治理經驗進行探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我們對湖泊的關注,才能使湖泊問題更受重視,讓我們一起共同關注湖泊、珍愛湖泊、保護湖泊,促進湖泊的可持續利用,實現人與湖泊的和諧發展,讓湖泊更好地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