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消亡20個天然湖泊 未來何處取水

時間:2009-12-09 來源:新華網 作者:魏夢佳 沈翀

滇池水危機、太湖水危機、巢湖水危機……作為生產生活的重要水源地,湖泊這一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天然寶庫”,在過去數十年間不堪重負,萎縮、污染嚴重。在過去的50年間,擁有近3000個天然湖泊的中國已減少了約1000個內陸湖泊,平均每年有20個天然湖泊消亡;過去的40年間,全國湖泊富營養化面積激增了約60倍。

水!水!水!日益嚴重的湖泊環境問題向我們敲響了警鐘。

湖泊生態不堪重負危機重重

在11月2日到5日舉行的13屆世界湖泊大會議上,水利部部長陳雷坦承,在全球氣候變化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下,我國湖泊水面萎縮、水體干涸、水質惡化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湖泊管理與保護正面臨四大嚴峻挑戰。

陳雷說,目前我國湖泊萎縮退化形勢嚴峻。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作用下,一些湖泊出現了水位持續下降、集水面積和蓄水量不斷減小的現象,有的湖泊甚至干涸。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全國大于10平方公里湖泊中,干涸面積4326平方公里,萎縮減少面積9570平方公里,減少蓄水量516億立方米。

據了解,素有“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省,現存湖泊面積為2438.6平方公里,只有上世紀50年代的34%。全省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為217個,比上世紀50年代的522個減少了一大半。

湖泊生態功能嚴重退化。一些地區對湖泊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破壞了湖泊生態系統平衡,導致湖泊生物多樣性銳減,湖區植被衰退,湖周土地沙化,濕地嚴重萎縮,湖泊系統急劇退化,嚴重威脅著周邊地區生態安全。

湖泊水質惡化趨勢尚未遏制,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嚴重。一些湖泊出現水華暴發、水體缺氧等現象,不少湖泊水質已淪為五類或劣五類。在2007年調查統計的43個湖泊中,有27個湖泊處于富營養化狀態,其中太湖、巢湖、滇池等12個湖泊處于重度富營養化狀態。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湖泊環境委員會委員金相燦介紹說,上世紀70年代,我國湖泊富營養化面積約為135平方公里,而隨著近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目前富營養化面積已達約8700平方公里,40年間激增了約60倍。

他說,過去湖泊富營養化主要以城市湖泊為主,面積都比較小。而2000年以后,太湖、巢湖、滇池等大型天然湖泊出現大面積水華,導致全國湖泊的富營養化面積急劇增加。目前發達地區的湖泊富營養化已經比較嚴重,大城市的中心湖泊及一些小湖泊已基本富營養化甚至重度富營養化。

以位于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為例,近20年來這里水體污染嚴重,上世紀80年代還是以二類水為主,到2000年以后水體已是五類至劣五類為主,水華占到總面積1/3。2007年5月太湖藍藻積聚暴發,導致無錫地區自來水變臭,市民搶購飲用水。

污染容易治污難

面對日益迫近的水危機,近年來我國在治理一些“重癥”湖泊上已投入巨資,地方政府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治理轄區內湖泊,但由于我國湖泊水資源管理體制低效、忽視流域水污染的全過程控制、資金投入不夠、缺乏公眾參與等多方因素,湖泊治理依然收效甚微。

王浩院士認為,目前我國湖泊水污染與富營養化問題還未從根本上解決,其主要原因是湖泊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低效,缺少系統化和高效的湖泊流域水資源管理設計。

上一頁 頁碼:[1 2 >>] 下一頁 共2頁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