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北通巫峽、南極瀟湘”,自古以來便有“洞庭天下水”之說。作為長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通江調蓄湖泊,洞庭湖與長江有千絲萬縷、割舍不斷的復雜聯系,“江湖關系”也一直是相關洞庭湖治理與研究的重中之重。
近幾年來,隨著三峽水庫的建成蓄水,洞庭湖與長江之間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尚待建立。歷經千年滄桑的洞庭湖再次進入了一個重要的、全新的發展和演變階段。
罕見枯水下的洞庭湖
10月下旬,記者一行乘船從岳陽出發,貫穿整個東洞庭湖,經淞澧洪道進入南洞庭,再由南洞庭湖轉入西洞庭目平湖。
據了解,由于江河來水偏少,今年洞庭湖區秋冬連旱已成定局。記者日前在洞庭湖區調研采訪時了解到,目前洞庭湖蓄水量只有7.7億立方米,不到豐水期正常水量的1/10。
船行湖上,記者發現洞庭湖水面面積較豐水期大幅縮減,南縣、華容等洞庭湖腹地,大片洲灘裸露干枯,如棋子般散落在洞庭湖中大大小小的湖洲水際線明顯抬高。
來往于洞庭湖的船只數量也較以往減少了不少。在一些較淺的洪道,水深已不足兩米,航行速度很慢,水手們只得站在船頭不斷將竹篙插入水中測量水深,吃水稍深的船只隨時有擱淺危險。
盡管遭遇罕見低水位,洞庭湖水質總體良好。一路上,碧波蕩漾,水鳥翔集,湖洲上的楊林葦叢郁郁蔥蔥,美麗的自然風光卻讓人心神怡然。船經淞澧洪道時,遠處湖面幾只江豚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湖中,噴出一道道水柱。水手們告訴記者,湖區人把這種景象稱作“江豚嘯風”。由于洞庭湖水質受到嚴重污染,前幾年江豚在洞庭湖幾乎絕跡。但近幾年來,洞庭湖的水質明顯改善,江豚數量也有所增加,這些湖上的精靈結隊在湖中游弋的景象如今變得司空見慣。
洞庭湖水質的轉變緣自于2007年開始的一場整治造紙污染的“環保風暴”。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如今洞庭湖區的常德、岳陽、益陽三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逐年大幅削減。湖區化學制漿造紙企業由原來的33家減少到11家,廢紙造紙企業由200多家減少到80多家。與此同時,經過綜合治理的湖區造紙企業產能大幅增加,預計2010年產量可達到350噸。造紙污染整治使困擾湖區群眾多年的一湖“醬油水”終于恢復了往日的清澈。
據湖南省環保廳廳長蔣益民說,雖然目前洞庭湖總水量只有7.7億立方米,不到豐水期平均水量的1/10,但總體水質能保持在地表水三類標準以上,其中西洞庭和南洞庭湖局部水域水質已達到三類標準。在嚴重枯水情況下,洞庭湖水質能保持現有水平殊屬不易。
水資源短缺成新難題
水質的轉變固然令人欣喜,但日益突出的缺水問題卻成為洞庭湖治理一個新的難題。連續幾年來,洞庭湖區干旱現象逐年加劇,特別是洞庭湖北部地區儼然已成為湖南第四個干旱帶。
淞滋、虎渡、藕池三口河系是長江水進入洞庭湖的重要通道,也是洞庭湖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這一地區水量銳減,河系急劇衰退。
在華容縣境內的藕池河宋市渡口,記者看到河水基本干涸,河床大面積裸露,原本用于兩岸來往車輛擺渡的渡輪擱淺在河床上,變成了不再移動的“橋”。渡輪工作人員成了拉繩設卡的收費員,汽車往返一次需繳費15元。
據渡輪工作人員介紹,近幾年,藕池河的水量一年少過一年,汽車渡輪擺渡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去年以來,每年的擺渡時間只有兩個多月,其他時間渡輪只能“躺”在河床上了。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