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氣候變化與人為因素的影響,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縣的國家級重要濕地—紅堿淖水域面積正在逐年減小。專家認為,如此下去,這個中國最大之一的沙漠淡水湖,有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干涸,完全沙化為第二個羅布泊。
“紅堿淖像是一個走入生命暮年、但還供人們觀賞的老婦人,她這副樣子真叫人看了心酸!奔t堿淖旅游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楊鳳鳴內心充滿著說不出的哀愁。
“是缺水讓它掙扎在死亡線上!睏铠P鳴說。資料顯示,紅堿淖靠四周的7條季節性河流匯聚而成—近年來,陜北地區持續干旱,致使該湖水分蒸發量大增,而注水河流一旦斷供,其生態也就進入SOS狀態。
持續下降的水位
紅堿淖位于陜西和內蒙古交界處,“淖”(音:鬧)在蒙古語里是湖泊之意,屬高原性內陸湖泊。清光緒年間,這里還是一片沼澤地,到1929年也是一個面積僅為20畝的水坑,四周的上萬畝沙漠濕地里,生長著一米多高的野生植物馬蘭—它是上等的造紙原料。
后來由于降雨豐富,老百姓挖渠開水,周圍的孫道溝河、柒卜素河、營盤河、蟒蓋兔河等河流都有可觀的注水量,紅堿淖水面迅速擴大。據統計,1969年紅堿淖水面已達7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5.5億立方米,滋養了眾多的濕地、26種國家二類保護珍禽和16種野生魚類。其中,從2001年起,世界瀕危珍禽遺鷗遷徙到此,成為動物大家庭的一員。
“這里的原生老祖宗魚是鯽魚,最大的5斤7兩重,成為世界之最,過去的水產雜志上曾有報道。”楊鳳鳴說,1970年代,紅堿淖是陜蒙的漁業基地,年魚產量大約70萬斤,盛產的鯽魚平均在2斤左右,每年湖面的冰消融之后,岸邊漂浮著一大批死魚—因為湖中魚的密度太大,結冰致魚缺氧而死。
從2000年起,紅堿淖形成70余年后,開始在無法避開的困境中掙扎,這個中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遇到了“縮水”之痛,正面臨干涸的威脅。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何芬奇回憶第一次來這里時,“湖邊緊鄰環湖路路基,站在湖北岸用60倍的望遠鏡都看不到對岸,而這僅僅是十多年前的事”。
環湖路在湖水邊像一道圓弧般鋪展開去。在楊鳳鳴的引領下,8月12日,時代周報記者繞湖進行探查—紅堿淖狀似三角形,水面已縮減了3萬多畝,湖的東南岸、北面的樊家灘等地,湖岸線退去了1.5公里之多。
在陜西境內,紅堿淖的“補水”河—柒卜素河曾是一條寬闊的河流,現在卻呈涓涓細流狀,把自己每小時兩三立方米的水量注入湖里,當地人稱這是在給紅堿淖“輸液”。
據榆林市氣象部門統計,紅堿淖地處丘陵草原地帶,受極地大陸冷空氣團控制的時間較長,大陸性氣候較為顯著,近年來,每年的降水量僅為350毫米左右,而年蒸發量卻由1990年代的1750毫米上升到近年來的2000毫米左右。
如此一來,水面蒸發量與補給量嚴重失衡,使得紅堿淖水位每年下降20厘米。榆林市環保局總工程師薛鵬程對濕地有著多年的調查,“1970年代榆林周圍有800多塊濕地,到現在最多有79塊”。
據監測,水位的下降直接導致水體的鹽堿化,目前紅堿淖的水體pH值已達9.4!胞}堿度升高,湖水的蒸發量也會隨之增大,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睏铠P鳴說,近兩年紅堿淖“縮水”速度加快,今年水位已下降40厘米,估計全年會下降50厘米左右。
“如果紅堿淖水位繼續下降,湖水堿含量升高得不到遏制,20年內,紅堿淖將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睗竦貒H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克林在7月23日發出了警告。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