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的低水價政策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價改革成為全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最近指出:推進水價改革已成為水利發展的歷史性任務;仡櫋熬盼濉逼陂g水價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績,我們深刻地認識到,抓住機遇,繼續加快水價改革步伐,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是實現水利工程良性運行、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對水價改革工作高度重視,“九五”期間水利和物價部門積極探索,水價改革工作取得很大進展。 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相當嚴重,已經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水資源浪費現象又相當普遍,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何以至此?人們一致認為,水價形成機制不合理,現行水價過低,是造成水資源短缺與浪費并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過低的水價給國計民生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水利部經濟調節司司長張紅兵分析說,一方面,低水平的水價不利于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不能發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抑制了節水措施的實施,阻礙了水資源在區域內部和不同流域間的合理配置,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另一方面,低水價不利于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據統計,我國現行供水水價僅為成本的1/2左右,而且收取率僅為50%~70%。低水價使供水管理單位長期虧損,影響了水管單位的生存和發展。低水價使水利工程的維修、養護和更新改造缺乏資金來源,造成老化失修嚴重,影響工程效益的發揮,阻礙了水利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影響了用水戶的滿意度,增加了水費收取的難度。偏低的水價也無法使投資者獲得合理的回報,社會投資者不看好供水市場,因此不能吸引社會各方投資建設和更新改造供水工程。 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改革水的管理體制,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十五”計劃《綱要》強調要“加大水的管理體制改革力度,建立合理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水價形成機制”。這一切對水價改革工作無疑是大好機遇。 近年來,在國家計委的支持和指導下,水利部積極組織開展水價改革工作,全國水利系統水價改革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