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污染治理要見成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一屆政府任期只有短短的5年時間。因此,"河長"會在長期的河流污染治理期間不斷更迭,有的地方黨政"一把手"走后,寫在紙上的污染治理職責便成了一紙空文。
5年的太湖治理經驗開始總結,作為其中的一項制度性創造——"河長制",在這5年中逐漸"浮出水面",甚至在
云南、河南、河北、湖北等全國各地的水污染治理中,也頻頻"開花結果" …[詳細]
究竟什么叫"河長制":
具體該如何操作"河長制"落實:
責任終身追究曾經在太湖藍藻事件爆發后出現流行的"河長制",最近在長三角再度流行起來。 在溫州,市環保局已摸排出680條垃圾河、黑臭河,年內,這些河道的岸邊將陸續豎起"河長公示牌",其中包括河道名稱、長度、河長名字及監督電話等;在紹興,49條主要河道已實行分級負責制,社區為三級河長,街道(鄉鎮)為二級河長,區政府或開發區主要領導為一級河長;在嘉興,當地還在主流媒體上對河長和責任部門進行公示,16條市級河道和16條市本級河道,分別由市委辦、市府辦、市工商局、財政局等32個市委辦局"包干治水"。 從市長、縣長、局長,到而今的河長,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長三角各地由市、區"一號首長"領銜擔任河長,是一種身體力行、勇于擔責的行為,表達了與民合力治水的信心;也有。 …[詳細]
昆明市在全國率先建立河流整治"河長制",這些河長都為滇池治理做了些什么? 18日、19日兩天,昆明市37位河長牽頭分別邀請省政府滇池水污染防治專家督導組成員(各治污督導長),率河長助理及相關部門,對所負責河道的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大梳理、大巡查,查找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措施。 "只有河道清,滇池才能清。"河長們都說,當河長不是僅僅掛個名,而是要在任期內讓入滇河流達標。在大觀河,部分河段水面漂有油污,有人從河道內取水洗車。"職能部門要建立日常巡查和抽查制度,處罰不聽勸阻仍在河道內非法…[詳細]
"河長制"在浙江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湖州市長興縣率先在水口鄉和夾浦鎮試行"河長制"。隨后,嘉興、溫州、金華、紹興等多地也陸續推行。2012年,嘉興市委書記帶頭擔任河長,多次到河道水域巡查污染源,研究治理對策,并表示,不能把"河長制"變成"河長秀",當了河長,就要負起責任,就要了解問題,就要解決問題。曾有擔任河長的地方官員深有感觸地說:"'河長制 …[詳細]
1月5日下午,在巢湖代表團分組討論會議上,巢湖市代表團第一組的召集人開門見山:先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挑選了關于巢湖的字眼:"環巢湖治理"、"巢湖水環境"、"合巢蕪城際鐵路"、"環巢湖生態示范區"……稱巢湖出現的頻率遠遠高于其他縣區,政府很重視巢湖,巢湖既感到壓力也有了無窮的動力。 …[詳細]
家門口河水長年黑臭,該找誰管,該請誰下河游泳?如今在南京有了標準答案——河長。 日前,南京市政府公布了32條城市主要河流河長名單,南京市市長季建業親任外秦淮河河長,另外3位副市長也每人"領走"一條河。 "消除黑臭河流,保障水體水質",南京市政府在河長的任命書中開宗明義,治水實行河長責任制。根據規定,河長對相應河流的水生態、水環境、水景觀的持續改善負領導責任。河長的奮斗目標是使河流斷面水質有明顯改善,實現水清、流暢、岸綠、景美。 …[詳細]
"河長制"由江蘇省無錫市首創。這一機制是在太湖藍藻暴發后無錫市委、市政府自加壓力的舉措,所針對的是無錫市水污染嚴重、河道長時間沒有清淤整治、企業違法排污、農業面源污染嚴重等現象。2007年8月,無錫市下發《無錫市河(湖、庫、蕩、氿)斷面水質控制目標及考核辦法(試行)》,明確提出將河流水質的檢測結果"納入各市(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內容",這份文件的出臺被認為是無…[詳細]
2010年9月,遼寧省委、省政府決定對大、小凌河"劃區設局"理順體制,成立了凌河保護區管理局,解決了多龍治水、條塊分割、互相推諉的問題。 3年來,通過開展水質達標、退田還河、生態封育、河道采砂整治和疏浚、重點示范段建設等工作,凌河流域實現了"三年大見成效"的治理目標。下一步,遼寧省凌河保護區管理局將繼續全力推進生態帶、旅游帶、城鎮帶建設,努力打造凌河流域生態文明示范區。 …[詳細]
濟寧各縣市區內重點河段或出境河流分別由書記、縣市區長擔任"河長",全面負責轄區水污染防治工作。11日,記者從濟寧市南水北調治污工作會議上獲悉,截至7月底,作為南水北調重點的南四湖5處水質監測點位,全部達到規劃水質目標,為進一步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今年濟寧市委、市政府決定全面實行黨政一把手"河長制"。 ...[詳細]
從天津三岔河口到塘沽入?,蜿蜒流淌的海河見證了天津城的深厚底蘊。五月的海河水草瘋長,清潔工人馮福寬和他的隊友每天七點多就要出船打撈,平均每天8條打撈船往返于這個城市最大的動脈中。他們要保證市區內18公里長海河河道的水面清潔。 ...[詳細]
李滄14條重點河流,都有了 "河段長"。昨日,記者從環保李滄分局獲悉,李滄區在市區首個推出河長制,將轄區河流的干流及支流分成若干具體河段,設立"河段長",由所在街道辦事處主要負責人及負責河段治理、養護管理的政府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如果發現河道區域污水直排破壞河道生態環境,及時向環保部門通報,由環保部門依法采取治理措施。 …[詳細]
河流污染治理要見成效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一屆政府任期只有短短的5年時間。因此,"河長"會在長期的河流污染治理期間不斷更迭,有的地方黨政"一把手"走后,寫在紙上的污染治理職責便成了一紙空文。
不管是行政部門還是科研機構,都無法準確回答:如果維持河流健康狀態,其容納污染物的極限到底是多少?轄區內有限的河流水量,能夠承載多高的GDP增長,多大程度的農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一邊在治理河流,一邊[詳細]
讓河流流經轄區的一把手擔任"河長",18條重點河流全面實行"河長制"。安徽省合肥市要求 "河長"們負責本轄區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一面開展沿河截污,一面開展清溝清渠,生態修復,美化城市河流、環湖環境。全市實行月通報、季調度、年考核制度。對未完成水質改善目標的,一票否決。
"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長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所衍生出來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為了保證河流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河清水潔、岸綠魚游的良好生態環境。通過河長制,讓本來無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變成懸在"河長"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中國"水危機"嚴峻的當下,似乎是一個催生河清水綠的可行制度。
長期以來,對環境質量的指責或肯定,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環保部門的。但在事實上,環保部門由于行政 [詳細]
聽過市長、縣長、局長、班長,可你聽過"河長"嗎?最近,浙江省溫州市為了創新河道管理模式,大力推行"河長制",并在每條垃圾河、黑臭河的河岸邊豎起"河長公示牌",明確河道責任人。這個月內,溫州市600多條黑臭河和垃圾河岸邊都要陸續設起"河長公示牌"。不落實"河長"的河段在本月底"兩河"督查考核中要扣分。
2設立河長的初衷值得肯定——最近,溫州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整治垃圾河、黑臭河行動,并立下軍令狀:在年底之前整治到位!此前,網友"懸賞20萬元請環保局[詳細]
東江水質關系到包括珠三角、港澳地區在內將近5000萬人的飲水安全。為進一步加強惠州水環境保護工作,根據省環保廳《南粵水更清行動計劃(2013—2020)》、《關于進一步加強東江水質保護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惠州市正式實行河段長責任制管理,以維護責任河流水環境生態健康為目標,嚴格控制入河污染總量,大力推進河流污染綜合治理,持續改善水體水質,最終達到并長期保持水質功能目標。
據了解,河長制是由各級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河段長,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負責本轄區內河流的管理和保 [詳細]
浙江省蘭溪市地處金華江的下游、錢塘江的中上游,是金華、衢州兩市大部分河水的交匯地,治水任務繁重。因蘭江支流滸溪的排污問題被曝光,最近,蘭溪市委書記吳國成向浙江省有關部門立下"軍令狀":由他來任這 [詳細]
毋庸置疑,"河長制"的實施是治理水污染的新嘗試。如江蘇省對15條流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實行"雙河長制",擔任太湖主要河流的省級"河長",除了省長、常務副省長、副省長外,還有政府多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詳細]
"河長制"在江蘇、浙江和云南等地近年來得到了廣泛推行,對治理水污染起到了積極作用,一些污染嚴重的河流水質也逐漸得到改善。據報道,從去年5月下旬開始,江蘇省無錫市13條主要出入湖河道均未出現劣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