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就要用上淡化海水了。在曾經的記憶里,大規模淡化海水成本高昂。據悉,在天津,居民自來水水價是4元/噸,工業為7元/噸,而淡化海水為8元/噸。北京海水淡化項目的實施,是否標志著國內海水淡化成本已經降到了可以工業化的地步?
國家海水淡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及項目審查會會議近日在湖北召開。會議指出,在沿海大規模建設海水淡化工
程,可有效增加水資源總量、改善水資源結構、提高水資源安全保障率,是解決淡水短缺的戰略 …[詳細]
海水淡化:
“十二五”規劃海水淡化:
解決中國水危機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向大會建議,盡快出臺鼓勵海水淡化應用政策,破解水資源短缺對于經濟發展的制約。規劃中,海水淡化進京項目輸送工程從唐山曹妃甸的海水淡化廠出水口開始,經唐山市、天津市、廊坊市輸送到北京市,全長約270公里。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發改委主任張志強向大會建議,盡快出臺鼓勵海水淡化應用政策,破解水資源短缺對于經濟發展的制約 …[詳細]
在即將到來的幾個月中,長江水會通過管道和運河輸向北方。但這樣的舉措仍難滿足巨大的需求。中國政府正試圖淡化海水解決缺水問題,但此做法也存隱憂。
在2013年中旬,東線作為三個水資源調度的項目(西線、中線和東線)之一,將把長江水引向北方,其總長超過1100千米,途經山東、安徽和江蘇。目的是部分解決天津地區的缺水(該地區人均占有水資源少于全國水資源的7%)!璠詳細]
海水淡化產業的著眼點是要從過去的產出淡化水,變為把淡化水賣出去、用起來,讓海水淡化大規模走向市場,實現商業化運行 2012年12月末,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2012這個海水淡化“政策年”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繼2012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和8月科技部、國家發改 …[詳細]
在已連續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和《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兩個專門的指導性意見和規劃之后,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第三個重要政策文件——《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近日也正式出臺。業內人士指出,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里,國務院辦公廳以及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罕見地就一個產業的發展3次出臺相關推動政策和文件,凸顯了我國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決心。 …[詳細]
在環境資源日益遭受破壞的當今,缺水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里,而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為224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 目前全國有16個。▍^、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嚴重低于缺水線,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為極度缺水地區。 …[詳細]
中國是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不足是制約我國發展的瓶頸之一。海水淡化作為解決淡水不足的重要措施,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來,天津、河北、山東、浙江、遼寧等地相繼有多個日產規模在十萬噸級的海水淡化工程投產運行和建設,有關方面甚至在考慮海水淡化水進京的問題。綜合分析國家的戰略需求和海水淡化發展面臨的問題,我們認為,出臺積極促進海水淡化發展的財政政策是當務之急。 …[詳細]
李琳梅認為,淡化水本身是一種戰略性資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全世界淡水資源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她強調,向海洋要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的同時,海水資源也是一種豐富的資源形式。海水淡化技術已基本成熟,我國是一個缺水大國,未來經濟發展要實現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人們的生活需求和工業發展都需要大量淡水,所以在這個發展時期里,海水淡化產業會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詳細]
資料顯示,雖然我們地球有71%面積充滿海水,淡水卻不及總水量3%,扣除南北極冰蓋,深地下水等等,人類可利用的淡水就不及0.37%了,因此是一個缺水的星球。向海洋要淡水成為必然選擇。 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在運用海水淡化技術獲取淡水,全球有海水淡化廠1.3萬多座,海水淡化日產量約5560萬噸,相當于0.5%的全球用水量,可以解決1億人的用水問題。 但成本和投資費用過高一直是制約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已是滿頭銀發的侯夢斌可能從沒想過自己有一 ...[詳細]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水質好、價格漸趨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現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目前應用反滲透膜的反滲透法以其設備簡單、易于維護和設備模塊化的優點迅速占領市場,逐步取代蒸餾法成為應用最廣 ...[詳細]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組織編制并印發了《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指出,預計到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場規模將會達到700~950億美元。從區域來看,未來20年國際海水淡化市場增長最快的仍然是中東地區,其次是美國、澳大利亞、阿爾及利亞、西班牙、印度和中國。 原本已慢慢淡出大眾視野的海水淡化概念股,自今年以來,因國家連續出臺多項政策而再次吸引了投資者的目光,給持續低迷的中國股市注入了一絲清新的空氣。 …[詳細]
北京就要用上淡化海水了。在曾經的記憶里,大規模淡化海水成本高昂。據悉,在天津,居民自來水水價是4元/噸,工業為7元/噸,而淡化海水為8元/噸。北京海水淡化項目的實施,是否標志著國內海水淡化成本已經降到了可以工業化的地步?
3年后,北京每3人中就有1人可用上淡化的渤海海水。根據國家的規劃,在河北唐山曹妃甸投產的海水淡化項目,在2016年前后日產量將達到100萬噸。 如此大規模的海水淡化項目,未來將大大緩解北京淡水供應的緊張局勢[詳細]
地球水資源總量雖然很大,但其中97.5%是海水,淡水僅占2.5%,而在這有限的淡水資源中,90%是人類難以企及的南北兩極冰蓋、冰川、冰雪,人類目前能夠利用的淡水資源只占全球水資源總量的0.26%。 然而隨著人口膨脹與工農業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全球工業用水量已增加了20倍。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淡化產業日益受到政府與企業的關注。海水淡化是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的重要途徑,海水淡化技術是包括了海洋科學、新材料、信息技術、化工等眾多學科的綜合技術。海水淡化技術起源自上世紀50、60年代,起初小范圍應用在船只、海島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淡水缺乏區域的不斷擴大,特別是進入上世紀80年代后,海水淡化技術逐漸被各國所重視,并逐步開始在工業、民用上進行應用。 [詳細]
2011年,曹妃甸海水淡化項目第一期工程日產量為5萬噸,目前中國最大的海水淡化項目日產量為10萬噸,3年后曹妃甸海水淡化項目日產量將達100萬噸。我國海水淡化正面臨著規;目简。
近日,一則關于北京最快3年后可喝上淡化海水的消息不脛而走。3年后,位于河北唐山境內的曹妃甸海水淡化項目[詳細]
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補充和戰略儲備,海水淡化產業也日益受到我國政府與企業的關注。近期隨著利好消息的不斷涌現,海水淡化板塊走勢趨強。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家政策扶持下,我國海水淡化行業有望步入快速成長期,對該行業中長期看好。
近期,海水淡化產業利好消息不斷。國家發改委日前印發《關于公布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試點單位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多個城市、工業園區及海島等入選。此外有報道稱,北京人最快3年后就能喝到來自渤海的淡化海水。上述消息激起的巨浪尚未平息,江蘇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又專門出臺意見,正式啟動建設鹽城風能與海水淡化產業示范園。閃光燈一時間紛紛聚焦海水淡化。 [詳細]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了《海水淡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五項主要任務。并指出,到2015年,我國海水淡化產能達到220萬立方米/日以上。目前,我國海水淡化事業發展迅速 [詳細]
“如果可以在‘十二五’期間打造出3家左右可在國際市場抗衡的公司,就相當不錯了”。國家海洋局相關專家日前表示,若是單純像中東國家只從國外購買設備來解決用水,則我國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起來很容易。但若要使用自主 [詳細]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海水淡化產業的意見》(國辦發〔2012〕13號,以下簡稱“13號文件”),國家海洋局于9月26日印發了《關于促進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