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云南、河南、河北、湖北等地,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正在適應屬于自己的一個新頭銜——河流的“河長”、湖泊的“湖長”、水庫的“庫長”!昂娱L制”是從河流水質改善領導督辦制、環保問責制所衍生出來的水污染治理制度。它有效地落實了地方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這一基本法律制度,為區域和流域水環境治理開辟了一條新路。
所謂“河長制”,即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流的污染治理。它是江蘇省無錫市處理藍藻事件時的首創。
2007年8月23日,無錫市委辦公室和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無錫市河(湖、庫、蕩、氿)斷面水質控制目標及考核辦法(試行)》。該文件中明確指出:將河流斷面水質的監測結果“納入各市(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內容”,“各市(縣)、區不按期報告或拒報、謊報水質監測結果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边@份文件的出臺被認為是無錫推行“河長制”的起源。自此,無錫市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擔任了64條河流的“河長”,真正把治污責任落實到位。
2008年,江蘇省政府決定在太湖流域借鑒和推廣無錫首創的“河長制”。之后,江蘇全省15條主要入湖河流已全面實行“雙河長制”。每條河由省、市兩級領導共同擔任“河長”,“雙河長”分工合作,協調解決太湖和河道治理的重任,一些地方還設立了市、縣、鎮、村的四級“河長”管理體系,這些自上而下的“河長”實現了對區域內河流的“無縫覆蓋”。近幾年來,淮河流域、滇池流域的一些省市也紛紛效仿。這些地方的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分別承擔一條河,擔任“河長”,負責督辦截污治污。云南、河南、河北等地在治理污染過程中也紛紛效仿。
“河長制”讓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的責任體系得到明確和落實,對科學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出了科學的審視
落實科學發展觀,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解決以往不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在江蘇的各級黨委、政府看來,太湖地區生態環境能否好轉是對包括無錫在內的太湖流域各城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檢驗。
“河長制”成為科學發展觀落地生根的最有力明證。無錫市委、市政府在“河長制”推行之初,就建立起了領導包推進、地區包總量、部門包責任的“三包”體制,全面推行水功能區達標“河長制”管理,主要河道由市領導掛帥,并相繼召開了河道綜合整治暨斷面水質達標工作推進會,為“河長制”的全面覆蓋起到了率先垂范作用。
各級“河長”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一河一策”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具體做法是:省級“河長”負責組織編制15條主要河流綜合整治規劃,地市“河長”具體負責規劃的實施,逐一落實規劃所確定的項目、資金、責任。
同時,各縣(市、區)的“河長”也紛紛掛帥出征,組織起了治污達標大會戰。江陰市所有黨政一把手分別擔當30條河流的“河長”。65個國、省、市控斷面也由各鎮黨政一把手擔當責任人。截至2008年4月,江陰市推行的“河長制”已在全市所有河流、水質斷面中實現了“全覆蓋”。
惠山區錢橋街道位于無錫市西側,是惠山區的工業重鎮,被列入實施“河長制”管理的河道共有24條,涉及28個監測斷面,24條河道均由街道領導任“河長”,各部門負責人為“副河長”,沿河各相關村的村書記為村級河長。在這一地區,街道河長辦公室會同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基層單位對各條河道進行認真排查,及時與沿河各單位簽訂環境整治目標責任狀。另外,將關、停、治措施相結合,對排污企業進行動態監管,對違法排污企業毫不手軟。
“玉鑒瓊田三萬頃,看我扁舟一葉。”山光,水色,漁帆,白云,濤聲,笑語,交織成的太湖獨特的自然山水畫離我們不再遙遠。經過環境綜合整治,太湖無錫水域的蠡湖、梅梁湖、貢湖和宜興沿岸區水質指標都不同程度地好轉。
“河長”作為“河長制”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所負責河道(含所分工包片地區)的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和斷面水質達標負領導責任,牽頭組織所管河道綜合整治方案的制定、論證和實施,強化橫向協調、落實長效管理,對斷面水質達標負首要責任。
按照這一定義,目前全市建立了市、市(縣)區、鎮(街道、園區)三級“河長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至村委會、社居委也必須建立工作小組。而“河道水質的考核得分是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對考核得分靠后,且所屬河道水質惡化的責任人,嚴格實行‘一票否決’”。
長期以來,對環境質量的指責或肯定很大程度上是針對環保部門的。但在事實上,環保部門由于行政權限、技術手段、人員配備等限制,對于涉及環境的各方面掌控、調度往往力不從心!昂娱L制”的出現,把地方黨政領導推到了第一責任人的位置,其目的在于通過各級行政力量的協調、調度,有力有效地管理關乎水污染的各個層面。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