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協 | 協會機構 | 協會動態 | 水業新聞 | 熱點專題 | 行業手冊 | 招標信息 | 會展信息 | 學術論壇
企業之窗 | 求職招聘 | 行業論文 | 行業專家 | 書籍下載 | 工程范例 | 行業分析 | 下載專區 | 會員專區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協會制度
     組織機構
     第一屆理事會
     主要領導
     省級協會
     協會會員
     聯系方式
    水協機構           更多
 秘書處
 科學技術委員會
 供水專業委員會
 排水專業委員會
 節約用水工作委員會
 設備材料工作委員會
 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
 企業文化工作委員會
    協會會員            更多
北京市城鎮供水協會
遼寧省城鎮供水協會
天津市供水管理處
天津市城鎮供水協會
河北省城鎮供水協會
太原市自來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來水公司
包頭市供水總公司
    地方水協            更多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天津市水協
  上海市供水行業協會
  內蒙古水協
  山西省城鎮供水協會
  黑龍江水協
  吉林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江蘇省城鎮供水協會
成本!成本!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發布時間: 2009-08-26  【進入論壇】


一個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公共話題,一經媒體發酵,就會引發星火燎原般的反響。半年來,各地舉行水價聽證的新聞逐漸成為公共話題,借網絡詞匯“范跑跑”、“塔斷斷”之類的描述方式,“水漲漲”的輿論炒作正以負面新聞的面目處于全面發酵之中。許多門戶網站、社會新聞、財經新聞設立了水價專題、專版,除了部分媒體尚能夠探究內因外,多數流于情緒化和民粹主義的傾向。公眾對作為壟斷行業的水業原本就有隔閡,水價之辯如果處置不當,極有可能引發公眾對水業始料未及的新的不滿,筆者對此深為憂慮。

近日有媒體刊出的《中國上演“水價上漲大合唱”民眾抱怨成本黑箱》,我們透過情緒看意見,歸根結底還是成本問題。發改委近期出臺《關于做好城市供水價格管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大部分城市調整的是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費,重點解決污水處理費偏低等問題。而普通群眾一看,水價要漲,定是自來水公司要加工資了!其實,水價的構成,民眾因缺乏了解而誤解甚多。水價除了包括自來水水費,還包括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基金等數量不等的代收費用,自來水公司作為城市水業唯一的收費渠道,不過是受命政府無償代收而已。這幾年,國家重點調的多是水資源費和污水處理費,而自來水水費上調甚少,但最后卻由供水企業承受罵名。文件名稱上“供水價格”四字,直接把供水企業架上火爐烘烤。自來水水費成本包括電費、藥劑費、管理費、工資和稅費等多項支出,其中多數水司的職工收入已淪為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下,而前年瘋傳的“年薪十萬的抄表工”(電力行業),竟也誤打在水業職工身上,誤會至今未除,僅看成本構成中電費毫無節制的上漲(誰讓別人是央企?),而自來水水費多年不漲,就可推知供水企業的生存窘境。許多城市大興市政建設之舉,而政府在不投入一分錢的情況下,要求供水企業為配合城建而動輒籌資數億元以建設短期毫無盈利的管網系統,有的水司甚至因此背上高利貸。為落實政治任務,冗員已巨的國有供水企業每年必須接受一定數量的人員……其中關節,公眾不知,企業亦不敢言。

民粹主義是個好東西,它可以利用廉價的口號鼓動群眾集體釋放不滿情緒——更何況是對國有、壟斷、看起來龐大實則政治資源稀缺的供水企業呢!至于按照“老百姓能夠承受范圍”這樣的“標準”去給水定價,看上去很民生、很美麗,但你讓他從操作實務上試一試?

筆者以為,公眾抱怨的成本問題包括了成本的合理性和公開性兩個層面的問題。目前看來,上調水價雖是必然的趨勢,但仍需根據成本制定合理方案,遵循細化、嚴謹、用之于民的原則,輔之以必要的宣傳溝通,才能促進調價機制的循環操作。如果漲價后的收入被用來維護管網、提高水質和污水處理率,普惠于民,老百姓自然愿意接受。

打破猜忌,才能做到漲價合理。輿論廣泛提出水價成本要公開透明,一語中的。此前,網民對水價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原水成本大概占水價的20%,稅費成本大概占10%,剩下的70%就是運營成本”中運營成本的不解上。只有建立定期公開的水價成本監審制度,才能打破公眾的猜忌心理。同時還應將漲價后的收入投向公布于眾,水資源費的漲價,必須真實落在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上,而不是流入“有關部門”的腰包。但是,我們望眼欲穿的那個《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審辦法》何時才能千呼萬喚始出來呢?

水,關乎民生千萬重;ヂ摼W上的熱烈討論,反映了民眾對水這個特殊商品開始有了高度的關注,這是前所未有的好事。但是,由于供水企業處于官場系統的底端、國企領域的弱勢,中央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很少給予政治資源支持。加之傳統上供水企業較少和媒體打交道,也不善于和媒體打交道,迄今未看到行業或企業對公眾質疑進行系統的、有說服力的回應,基本陷于集體沉默。這次多城市的水價聽證是在綜合經營成本上升、水價長期偏低、行業陷入虧損之后形成的現象,來之不易。但在輿論質疑面前一味采取“鴕鳥戰術”,只怕調價難成,反而形成公眾和水務行業的對立,從而戛然而止、倉皇退縮。政府不作為、部門政策失誤和歷史積累的沉重負擔,最終都會以“民生”的名義重重地砸在供水企業這個弱者的身上。(作者系國融大通水務咨詢經理)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承辦: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9164號-1 京ICP備12049164號-2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5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投稿 - 友情鏈接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