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包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南京等多個大中城市都已經舉行了水價上調的聽證會,其他城市則正處于準備階段。一時間,水價似乎成為焦點。面對自來水水價的調整,眾多人士表示不理解,發出種種聲音,那么到底水價該不該漲?面對日益復雜的水源環境問題,新的水質標準已經由原來的35 項增加到106 項,本來水質標準提高是有利于人民健康的好事情,但是根據現有條件自來水廠要提高水質非常困難。成本的負擔讓眾多水企步履艱難。據有關專家分析,若在現有的常規工藝基礎上增加臭氧、活性炭、膜等強化或深度處理,可基本保證出廠水水質能夠達到新國標。但需要增加大量的資金,再加上配水管網、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等需要增加大量投入,企業造血功能又有限,總不能讓企業勒緊野褲腰帶冶吧。當野褲腰帶冶再也勒不緊的時候那么就是水企業的悲哀了。因此筆者認為,在百姓能承受的范圍,適當調整水價,使百姓在享受高質量的飲用水的同時享受水企更好的服務質量,并更有利于企業長期的、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