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多大城市的水價蠢蠢欲動,有些已經確定上漲,有的“正在通往上漲的路上”。世界銀行曾發布關于中國水價的報告——《中國的水價改革:經濟效率、環境成本和社會承受力》,中國水網特節選其建議部分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的水資源管理中,最為難以克服的問題是供水成本的不斷增加和水資源的日益稀缺。水價政策將在解決這些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有關研究已反復表明,中國當前的水費和污水處理費普遍過低,提高水價以實現運行效率、產生穩定收入和鼓勵節約用水的目標就成為必然。
價格改革的第一步在于實現財務成本的全部回收,但這僅是一個臨時性目標。更長遠的目標是讓水價反映供水和排水處理中漸增的邊際機會成本,尤其要反映生產和消費所造成的環境損害和資源耗竭的機會成本。依據這一方法,對即使尚未連接到排污管網的企業和居民戶,也應按其污水排放造成的環境損害成本收費?紤]到為保護弱勢群體而引入特殊費率結構的必要性,水費標準要求將遠遠超過實現財務成本回收的水平。這一點通過對替代用途的用水成本進行粗略估算即可說明。毫無疑問,真到了要用價格來分配嚴重稀缺的水資源的時候,水價還將更高。
實行完全以經濟效率為目標的定價政策將難以保證弱勢群體和貧困社區獲取基本需求用水。一如法規已明確作出的規定,實行累進階梯定價是實現這一協調的途徑。但沒必要實行多級費率制度,兩級制水價已經足以解決問題,第一級可以保證弱勢群體的基本生活需求,第二級的計量水價可以反映真實的經濟和環境成本。
盡管計量定價以回收供水和污水處理成本是必要的,但是水表安裝的決策和進程還應基于費用效益分析結果,并視具體個案情況而定,隨著收入和供水成本的增加,水表安裝也必將增加。實行計量收費應配以針對低收入人群的目標明確的臨時性支持措施或發放用水代金券等。在低收入社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對其基礎設施建設的初始投資提供財政補貼是必要的,但其運行和維護成本則應由使用者負擔。無論是否按量收費,其收費收入均應專款專用于給排水上。
要實現對整個水資源部門的有效管理,最好對互相競爭的水資源使用部門同時進行改革,如農業用水和直接的工業取水。此外,即使在短期內進行全面的價格體系改革往往在政治上不可行,但在制定經濟發展規劃時,有必要對水資源真實的經濟和環境成本進行估算并予以考慮。
考慮到經濟效率、社會公平和可接受性等問題,水價改革應采用漸進的方式。為克服價格改革的阻力,特別是在服務質量差的情況下,公眾聽證會、對消費者進行宣傳教育和增加透明度是非常必要的。
如上所述,需要采取的具體行動如下:
供水企業應估算其20年運營期間的長期邊際成本(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和運營成本),并加以監測和及時更新,以滿足長期規劃的需要。
地方政府應提高相應能力,以評估備選的水資源開發項目的環境后果及其環境損害成本,包括環境保護措施成本。
地方政府應提高相應能力,以在轄區范圍內評估水資源耗竭成本。
估算的環境和資源耗竭成本應該由地方政府向供水企業征收,并將其與長期邊際供給成本一起納入邊際機會成本定價的結構中。
商業和工業水價應回收所有的邊際機會成本;對居民用水而言,第一階梯的用水量應設定為每人每日40升為宜,超過該用水的第二階梯水價則應逐漸漲到邊際機會成本。
為在一定期限內全面實施邊際機會成本定價,供水企業應向當地政府提交相關策略,該策略應基于成本、收入和公眾接受度等方面的考慮,還應包括公眾教育和利益相關者的參與。
設計相應的制度,以將邊際機會成本估算整合到區域乃至國家的水資源管理和經濟發展規劃系統之中。
城市供水價格的改革應與其他水資源使用類型(特別是農業用水和大規模的工業取水)的價格改革并行。
當前政策要求,水表安裝進程應根據工業、商業和居民消費者的不同個案情況而定,但隨著供水成本的上漲,水表安裝步伐應當加快。
供水企業應該對其服務區域內的人口特征和收入情況進行研究,并不斷更新信息,以便在水表安裝在經濟上尚不成熟的情況下設計非容量定價的、公平有效的成本回收機制。
因其在區域和國家的水平上不能為可持續的水資源開發和保護行為提供有效的激勵,目前主要由地方政府提留的水資源費應改為稅。這將提供良好的法律基礎,使從消費者處征收到的稀缺和環境成本方面的收費轉移到中央政府,進而促進在國家層面上的更為有效的水資源規劃和資金安排。
按邊際機會成本原則而定的水價,很可能會使供水公司的財務收入超過國家規定的成本回收的水平,故應設計相關機制將這些財務盈余轉移到當地政府。
最后應當指出,國際經驗在水資源定價領域只能提供有限的借鑒。除少數例外,水價政策在世界范圍內尚且未能解決面臨的水資源短缺問題,這主要由于漲價問題的政治敏感性。
鑒于所面臨的水問題的緊迫性,中國應在水危機變得無法逆轉之前,在水價改革方面在國際上起領導作用。
■ 高層聲音
07年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要有控制、有步驟地推進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其中影響頗廣的一項是,要合理調整水利工程和城市供水價格。
據介紹,所謂合理調整水利工程水價,就是要將非農業用水價格盡快調整到補償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在整頓水價秩序、完善水費計收機制等基礎上,合理調整農業用水價格,逐步達到保本水平。而城市供水價格是終端水價,要綜合考慮上游水價等眾多因素,我國將在審核供水企業運營成本、強化成本約束基礎上,適當提高城市供水價格。
發改委稱明年將適當上調城市水價的消息,像一個重磅炸彈砸向市場。水價涉及各個行業和領域的生產?梢灶A測,上調水城市水價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居民消費價格增長。
08年4月,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成本處處長唐鐵軍曾透露,各地已經將水價列入漲價目錄,會在去年擇機推出。不過由于當時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居高不下,水價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各地因此有所忌憚。而CPI在去年下半年開始不斷走低之后,各地開始競相提高水價。
09年3月,水利部副部長胡四一曾表示,長期以來水價構成不合理和水價偏低,導致目前水資源浪費相當嚴重、水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因此,必須加快推進水價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價格杠桿的作用。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北京開幕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開幕式上說,我國具有特殊的國情,不可能按照發達國家一步到位的市場化方案來改革水價,我國要根據自己的國情來做。 仇保興說,我國要用全球7%的淡水資源支撐占全球21%的人口。水資源的問題對我國來說是非常緊迫和嚴峻的。另外,我國處在高速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階段,這個階段可能會持續30年,在這段時間,許多深層次的資源利用矛盾將暴露。他說,在這個決定性的時期需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水資源。水價只是其中一個很好的調節杠桿,還有很多別的有效措施。
據介紹,我國目前的自來水價格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比較低,只占成本的20%。
仇保興說,水價改革的同時也要同步提高供水行業的效率,打破壟斷,同步引進競爭機制,同步提高供水的質量。
他說,必須要在做到上述幾個同步的基礎上,采用聽證手段,在老百姓承受力范圍之內逐步提高水價,只有這樣才可以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很好地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