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立方米!
這是汶川大地震后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昨日可能達到的庫容量。
1億立方米是什么概念?國土資源部昨日提供的資料顯示,根據國土資源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對航拍圖片及衛星數據解譯后,在地震災區共發現34處堰塞湖,其中水量在300萬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塞湖8處。
唐家山堰塞湖昨日的容量已經相當于30處大型的堰塞湖。
來自新華社的報道稱,據專家現場監測,壩體順河長約803米,橫河最大寬約611米,頂部面積約30萬平方米,由石頭和山坡風化土組成。截至21日17時,庫內水位為716.01米,比20日上漲了2.55米,相應容積為0.977億立方米,上下游水頭差為52米。
根據此前中科院的測算,1億立方米的洪水將完全能夠吞噬一座50萬到100萬人口的中型城市。
驚心24小時
堰塞湖,是由于地震而造成的山體滑坡,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如果遇到強余震、暴雨,可能會發生潰壩,對下游百姓的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同時,由于堰塞湖水位不斷上升,也會對上游造成淹沒的危險。
唐家山堰塞湖距離北川縣城6公里,壩頂高程750.2米,壩高82.8米,順河長約220米,湖上游集雨面積3550平方公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綿陽市抗震救災指揮中心獲得的一份手寫文件,記錄了從19日8時到21日17時的唐家山堰塞湖的水文情況。
資料顯示,19日8時,唐家山堰塞湖的壩前水位為709米,相應的庫容為7000萬立方米,而在短短的57個小時之后,也就是21日的17時,這兩個數據變為了715.78米和9160萬立方米。
如果聚焦到20日16時到21日17時的這段時間內,唐家山堰塞湖的變化更加讓人觸目驚心:在20日16時,唐家山堰塞湖的庫容僅為7250萬立方米,而25個小時之后,庫容急劇上升到9160萬立方米,25小時內庫容上升了近2000萬立方米。
根據20日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廳及綿陽有關專家到唐家山堰塞湖現場勘察的報告顯示,專家們認為每天入庫的水量約為720萬立方米。
這份報告的結論部分顯示,20日專家實測當時堰塞湖水位高程711米,相應庫容約7250萬立方米,堰塞堆積體過流通道(即壩頂最低部位)頂部高程750.2米,相應庫容2.2億立方米,根據此前兩天的水位上升情況,每天入庫750萬立方米,約要20天水位才能上升到堰塞湖堆積體的漫壩高程。
但是20日到21日之間的入庫水量遠遠超過這個此前預計的數據。一位水利專家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原因就在于"要命的雨",20日到21日之間,包括北川和青川在內的地區正好遭遇了一次降雨過程。
此前中央氣象臺19日預報,20日至22日,四川汶川、北川、理縣、茂縣、綿竹、安縣等重災區將有中到大雨,降雨量有13至30毫米,降雨以20日夜間為最強。而恰恰是在此期間,唐家山堰塞湖水位迅速上升。
正如專家們在上述報告中提到的一樣,堰塞湖上游的集雨面積為3550平方公里,如果遇到小到中雨,庫水位將迅速上升,形勢仍然嚴峻。
根據中央氣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顯示,川西北等地25日~26日又將出現中到大雨。
上一頁
頁碼:[1 2 3 >>]
下一頁
共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