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供水搶修隊緊急援建災區供水示范點
“5.12汶川大地震”以后,上海供水行業援助災區搶修隊人數最多(70人),所帶設備最先進,技術力量最強的一支隊伍在市水務局副局長沈依云和城投總公司紀委書記楊申魯帶領下,于5月24日凌晨4:30抵達四川德陽,稍作調整即開展了工作,為災區居民盡快恢復供水。
5月25日中午12:45,上海供水赴川抗震救災搶修隊由上海自來水管線工程公司組成的突擊一隊,經過連續十幾個小時的奮戰,廣濟鎮鎮區第一個臨時供水點五個水龍頭順利通水;隨后,由上海水務建設工程公司組成的突擊二隊在全體隊員的努力下,完成了什邡縣渝氐鎮3個臨時供水點的建設,向參加抗震搶險的解放軍指戰員和災區群眾供水,極大地緩解了當地用水緊缺的局面。
鑒于上海供水搶修隊抵達災區一線后連續作戰,快速恢復廣濟、渝氐兩鎮鎮區供水的出色表現,國家抗震救災指揮部又將首個示范點的援建任務交給了上海供水搶修隊。示范點設在什邡縣鎣華鎮。接到這次計劃外的任務,上海供水搶修隊指揮組成員馬上趕往實地踏勘,進行災害評估并擬定援建方案。
鎣華鎮位于龍門山脈區域,人口大部分居住在山區,鄉村與鄉村之間跨度較大。汶川大地震后,鎣華鎮主要地區受災嚴重,尤其是仁和、花園和新市三個地區損失巨大,仁和已基本被夷為平地,花園、新市也是滿目殘垣。這三個地區原本的用水都是從近百米高的山坡上,用大型水池蓄滿天然的山泉水,再利用自然壓力通過供水管網引入鄉村。受強震影響,這些管道均已損壞斷裂,需重新敷設新的管網。
根據現場踏勘的情況,援建此項供水示范點,需要從竹溪山的半山腰開始,敷設總計7.4公里的各類口徑管道,并穿越湍急的竹溪河,地形復雜,工作量多,施工難度也大。目前,相關的設備和材料配件已經落實,工程施工正在展開,上海供水搶修隊爭取用最短的時間,最好的質量完成此項工程。
上海水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