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高級工程師范曉災后多次深入庫區踏勘,他表示,強烈地震除本身造成的災害外,還可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種自然災害,直接摧毀村莊,還可堵塞江河溪溝形成堰塞湖、淹及村鎮農田,而一旦堰塞湖潰決,又可造成下游洪水災害。
采訪中,紫坪鋪開發公司的尤總也坦言:“壩體后期管理維護乃至恢復都可以人為操作。但庫區周遭的山體屬于不可抗力,人力修建大壩需要數年時間,但地震可以瞬間將山體移位甚至令山體覆滅,非人力可以左右。”
四川省地震局目前已調配了6套強震儀等設備進駐壩體,隨時檢測余震對壩體構成的影響和破壞。但他們同樣知道,壩體未來的安危并不取決于地震帶來的直接破壞,而是周邊山體一旦大面積塌方,將對庫區容量造成致命威脅,很可能直接摧毀壩體,危及整個成都平原。
據記者了解,參與搶救的解放軍某部官兵正在對山體構成進行分析。有執勤士兵表示,采用特殊水泥對山體加固的計劃正在討論,但截至記者發稿前,記者未能獲知方案的具體內容。
而據記者了解,由于水資源豐富,四川境內有著大大小小水庫6000多個。而目前,出現險情的水庫已經達到803個,明顯受損的大型水庫就有紫坪鋪水庫和魯班水庫,中型水庫28座;小一型水庫154座,小二型水庫611座。
這些大壩仍處于危險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