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
與時間賽跑
盡心工作
保障災后供水
5月20日清晨,代表上海供水行業的志愿隊兵分兩路趕赴江油市和綿陽市,全面開展管道檢漏和修復工作。
浦東供排水分隊一行不顧昨晚余震危險,驅車一小時抵達江油鴻飛水務集團公司指揮部。9點30分,當地水務負責人簡短介紹了江油市水管受損情況,同時對目前該市供水管網急需解決的問題做了說明:1、江油市供水管道材質由6種材質組成:PE管、PPR管、鋼管、鑄鐵管、球墨鑄鐵管、水泥管。2、目前江油市日供水能力為8萬噸,實際供水量為5萬噸,而且平時最高供水量為4萬噸,目前許多單位停業,管網漏失嚴重,具體表現在個別地區水壓低,水量小,地震后壓力不穩定。3、市區DN600鋼管總線長度為5公里,DN100以上管線總長為116公里。4、市區內有三處地段存在低壓現象,當地水務檢修、檢漏人員也發現管線存在異常情況,但是查不出原因。
浦東供排水志愿隊成員了解上述情況后,立即與江油當地水務部門對該地區進行了初步勘察,并根據當地道路環境狀況制定了檢漏的具體時間表(凌晨12點-5點)。
當晚23點30分,接江油鴻飛水務集團指揮部來電,當前江油地區普降中雨。去還是不去,擺在每位浦東供排水檢漏隊員面前。按常規,這樣的雨天是不能聽漏的,但參戰的檢漏隊員們抱著為災區人民出一份力的熱忱,決定還是出發。當指針指向凌晨2點30分時雨停后,檢漏隊員迫不及待的登上搶修車,趕往供水低壓區迅速展開檢漏工作。在短暫的30分鐘里,檢漏隊員查出DN200水泥管及DN100塑料管共計兩個漏點。這時天空中又忽然下起了大雨,檢漏隊員只能遺憾地收隊回住宿營地。21日市南管道專家將趕往現場配合協助搶修。
與此同時,特種分隊也于20日清晨趕赴綿陽二水廠水務局指揮中心,同綿陽水務局的同志們一同就目前綿陽的供水問題召開現場會,綿陽的同行們詳細介紹了綿陽市區內的管道情況,震前市區內供水12至13萬噸每天,其中民用60%,工用40%,需維護表前管道共計652公里,其中主干管南北方向長8公里,最大管徑為DN1200,東西方向約5公里,最大管徑DN1000,震后每天在工業全部停止生產的情況下,每天供水量仍為震前水平,充分說明漏水量為日供水量的40%,經多次查漏,均無實質性結果。會上,上海市供水協會會長陳正興認真聽取并詳細詢問了有關管線管位、材質、地形等重要環節的情況后,立即協同特種分隊前往綿州大道和長虹大道勘察現場。全部人員徒步行進約2小時,把管位上所能打開的閥門節點全部打開,確認并初步抽樣視察,一直到12點才回到綿陽水務局指揮部,在匆匆吃過午飯后,陳會長又不顧辛苦疲勞,帶領部分隊員前往重災區秀水鎮、擂鼓鎮等鄉鎮了解對災民的供水狀況,看到重災區的情況陳會長十分痛心,回到綿陽后立即找到特種分隊的隊長詢問工作情況,當得知特種分隊20日晚上將不顧辛苦于22點開始連夜工作,希望查清漏點后,十分高興,根據天氣預報,晚上可能下雨,但我們的全體隊員決心克服困難,堅持工作,為抗災工作盡心盡力。
浦東供排水公司
2008年5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