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膽識與決斷,這三者在2003年早春的風云際會,在寧夏銀川市演繹出了供水行業收購擴張中的一個精彩案例。對賀蘭縣供水公司的成功并購以及由此帶動的對永寧縣、靈武市兩地供水公司的并購,以零投入政策,實現了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的區域一體化經營的戰略實施,而且極大地促進這三個地區供水事業的發展水平,譜寫了銀川供水改革過程中的一段精彩篇章。
一、兩方面困局碰撞出一個機會
時間回到2003年,新年剛過,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張洪林總經理的辦公室里又是一片戰前氣氛。其實對于這個剛剛上任半年多的新的領導集體,現在是應該好好慶功的時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們讓這個老國企一舉扭轉了頹勢和困境。不僅趕年底創下了一個歷史最好的經營記錄,而且社會形象也自底谷中欲火重生。但是,現在整個公司人心思進,隊伍團結,新的領導班子已經贏得了廣泛的支持和凝聚力,務實的人都知道這正是干事業的好時候。
如今,全市居民的IC卡抄表到戶改造已進行了近一半,全面提升供水服務和整體規劃已基本,各項措施已經得到了很好的貫徹,應該說對一個企業而言,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內部調整和改革。作為一個企業的管理者,張洪林總經理現在最關心的是如何理順企業所依賴的外部市場環境和打造企業今后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核心競爭力。
桌上攤開的地圖上,清楚地標明了銀川供水市場當下無奈的格局:在銀川地區小小的7000平方公里的地界上,隨著行政區域的劃分,竟然分布著大大小小6家自來水公司,最大的日供水不到20萬方,最小的連1萬方都不到。盡管從實際上隨著城市的發展,銀川三區和近郊的兩縣一市已經基本連片,但在行政管轄權屬的劃分上,還是涇渭分明。這樣的分割局面不僅使得各家自來水公司蜷縮一隅,無法有再發展的空間,而且對整個銀川地區供水工作的布局來說也是不規模、不經濟、不合理、不順暢。
而眼下,這種壁壘層層的分割狀況正死死卡住了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剛剛起步,正大力推進的全境地下水資源整體勘探注冊工作。在總公司預期能勘探出的水源地中,有超過一半的數量都是范圍橫跨兩個不同的行政區域的。若按照既定政策規定,需要分別向所在地的行政區域的管理部門申報并得到批準方可進行,如果再考慮日后在開發使用中可能遇到得糾紛,在現實中的可操作性實際近乎于零。此時,一個大膽的構想從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的領導頭腦中迸了出來:兼并所在地供水企業,用統一市場的方式解決水源地勘探工作的地域分割問題和日后的開發紛爭。
而此時遠在二三十公里之外的賀蘭縣,躊躇滿志正欲加快縣城發展和建設進程的賀蘭縣政府的領導也正在為一個難題而愁眉不展――與全縣熱火朝天的建設發展相比,賀蘭縣的供水工作豈止是跟不上步伐,簡直就是在拖后腿。在全縣的供水改革上,縣政府幾年來也是多方探索,但是體制的束縛,觀念的落后,經驗的匱乏和歷史投入欠賬太多,種種多方的因素造成屢屢不盡人意,而之前的一次參照其它省市模式進行的市場化運作,更是把整個賀蘭縣供水公司帶進了一個很困難的境地。如今,原有供水公司的生產和服務水平已經不能滿足賀蘭縣的發展了,二期擴建項目沒有資金來啟動,城市管網配套改造無力進行,新建的開發區通水也是遙遙無期,而供水公司原有的職工們也因收入大幅減少沒有基本保障而整日上訪告狀。面對著這樣一團困局,賀蘭縣政府的領導意識到,僅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經無法完成下一步的供水改革與發展了。
就在這時,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對銀川地區的發展戰略進行了一個重大的調整,提出了一個囊括銀川市,賀蘭縣,永寧縣和靈武市四地的大銀川發展規劃,由此,四地的行政管理與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緊密聯系,整體規劃的狀態。這樣一個重大的政策調整,給之前的構思立刻平添了幾分可能。政策的手從宏觀上輕輕的一推,處于困局中的雙方立刻心領神會地將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二.低調的簽約開啟高歌猛進的合作
2003年3月21日,賀蘭縣政府,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全面接收賀蘭縣供水公司簽約儀式在這里舉行。兩個多月的談判和溝通終成正果,盡管簽約雙方均輕車簡從,現場沒有上級領導的到賀,沒有媒體的云集報道,顯得有些刻意的低調,但這些絲毫都不曾蓋住幾方當事人的熱情。
這樣的低調緣自于此番合作在政策上的大膽與創新。從2003年1月份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提出接收賀蘭縣供水公司的方案后,雙方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與勇氣。沒有政策上的支持,沒有實踐上的先例,沒有可供參照的對照標準,甚至被部分上級主管部門明確表態不支持,這些困難都沒有擋住兩地的合作愿望,最終在各方當事人的誠意、膽識與智慧的結合下,基于對未來合作的美好預期,簽訂了協議,確定在當地黨委、政府和銀川市的領導下,以“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誠實守信、共同發展”為原則,對賀蘭供水公司進行全面接收。
對于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而言,用“零投入”的政策接受一個城市的供水企業全部有形的和無形的資產,這是全國水行業內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由此,為勘探開發現有的兩地間地下水資源和統一規劃,聯片建設銀川市北部供水基地掃平了道路,對銀川北部地區水資源和水市場最終實現合理規劃、科學調配更是意義非比尋常。
對于賀蘭縣政府而言,與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的合作,將為賀蘭全縣地供水找到了一個可行的保障。八十多名職工得以安置,第二水廠的建設得以保障,德勝工業園區供水5月份就能夠實現,全縣的供水基礎設施的改造也能如期進行。這樣的合作同樣讓他們滿意不已。
集體見證這一歷史場面的賀蘭縣供水公司的全體員工,更是激動難抑。在賀蘭縣供水公司的幾年改革探索過程中,他們先后經歷事業、企業、私營幾種體制,幾番起伏,這次合作讓他們看到希望的不僅僅是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在實力、技術、管理、資金上的優勢,這種平穩而又人性化的方式更是在職工中深得人心。因此,整個溝通與談判過程中,他們成了堅定有力的合作支持者。
簽字之后,來之不易的合作雙方似乎一天都不愿多等。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的派駐管理人員立刻到位,上千萬的資金注入水廠建設、城網改造和開發區配套建設,具有地域親緣優勢的先進供水管理經驗迅速在賀蘭落地生根。曾經不過二三十里的距離,讓賀蘭縣的供水事業發展比銀川市滯后十年都不止,但如今,一紙協議便讓兩地迅速跨越藩蘺實現同步前進。
三、如期而至的驕人成績
據說,當銀川水司派來的管理人員到達賀蘭供水公司后,都禁不住偷偷吸了口涼氣――所謂“爛攤子”大概也就如此了吧:原來的供水公司在縣城重新規劃新建的過程中被拆掉建成了欣蘭廣場的一部分,公司沒了辦公場所,僅剩余的水廠泵房、車間縮在廣場的一角,因為沒有圍墻保護幾乎成了垃圾角和一些人晚間的便溺之所。而在此之前的一年多時間,由于權屬幾經倒手,公司的管理工作也在風雨飄搖中近乎癱瘓。
但是接收后的賀蘭縣供水公司立刻煥發了活力,短短的三兩個月間就體現出了驚人的轉變與收效。先是形象上的大變樣,兩個月的時間,在總公司財力的支持和職工們的辛勤勞動下,水廠的外部形象煥然一新,賀蘭供水公司的招牌又在小花園一樣的新廠區閃亮地掛了出來了。5月份,在各方的努力下,公司營管處水費回收實現了歷史上第一個100%,這是一個讓大家激動不已的成績,要知道移交前的賀蘭水司屬于事業單位,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司不提折舊、不負盈虧,市場經營管理很薄弱,整個公司竟然沒有一本成本帳。這個100分意味著賀蘭水司勇敢地向市場邁出了第一步。
在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下,概算總投資2580萬元的賀蘭縣二水廠建設項目順利進行。第二水廠投入生產后有效的改善了賀蘭縣水質,彌補了第一水廠供水壓力不足,用水高峰期水壓低的情況。同時,在2003年5月1日如期先行向德勝工業園區通用的基礎上,為了保證德勝工業園區良好的投資環境,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又先后投入100多萬元,用于園區供水管網建設,并墊資為園區150多家企業接通了自來水,為德勝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在銀川市自來水公司的全力支持下,賀蘭供水公司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里,實現了新的跨越。供水水量由移交前的5000多立方米/日,提高到現在的1.5萬立方米/日,增長了3倍;售水產值由183.97萬元,提高到550萬元,增長了近200%;固定資產早66.7萬元提高到1855.21萬元,DN75以上輸配水管網總長度由18.9公里增長到60公里,水損下降了5個百分比,職工收入由人均800元增加到人均1200元。
四、一縱一橫的戰略構想
順利兼并賀蘭并迅速取得良好收效后,以此為契機,2003年7月29日采用同樣的模式,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又與南部相鄰的永寧縣簽訂了接收協議,全面兼并永寧供水公司,為銀川南部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同樣掃清了道路。與此同時,與銀川隔黃河而鄰的靈武市政府的領導心熱起來了,永賀兩地的供水公司的兼并模式和因此而顯現的良好發展景象讓他們看到了發展靈武供水事業的更好的選擇,他們一次次地親自來到銀川與張洪林總經理懇談,熱情地邀請銀川水司接收靈武供水公司。在靈武市領導的誠意推進下,8月8日,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再次順利完成對靈武自來水公司的整體接收.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在一年的時間內,用“零投入”的方式完成了“大銀川”地域范圍內水市場的統一。
并購后的賀蘭,永寧,靈武三地的供水公司與2004年收購組建的河東供水公司都獲得旺盛的生機,均以每年20%至30%的增長率飛速發展,完全擺脫了之前的發展困境。而且聯片發展,資源統一規劃對整體區域的可持續性發展意義深遠。銀川供水的區域一體化經營為銀川地區帶來了一個流轉流暢,運營高效的水市場。
借地面上區域水市場的一體化兼并戰略的成功進行,為地下水資源的全面勘探注冊掃清了障礙,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又跨越層層機構與部門管理上的束縛,快馬加鞭地于2004年迅速完成了水源地勘探工作。歷時兩年多,投資2千多萬元,最終在整個銀川區域范圍內找到10塊可供開發的城市集中公共供水水源地,日供水量總計70.5萬立方米,全部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經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登記為國產資產。水源地的勘探與注冊,不僅為政府提供了科學有力的決策依據,為銀川市今后的城市建設和規劃提供了水資源的保證,而且還成為銀川市自來水公司今后發展的最重要的資源依托。
勘探注冊大銀川地域范圍內全部可以開采地下水資源,取得資源的所有權,實現縱向資源管理的一體化;零投入兼并三地供水公司,一體化經營統一區域供水市場,實現橫向市場一體化經營,這一橫一縱的兩番出手,充分體現了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的管理智慧與運營能力。同時,這種縱橫開闔的戰略發展構想的成功實施,也為銀川市自來水總公司創造了堅強、順暢的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以此為骨架,對銀川供水的企業改革和提升服務撐起了良好的空間,企業可以一心一意的謀求效率與服務器質量的提高。幾年來,銀川供水的服務與改革搞得有聲有色,水價改革與價格調整也是漸入佳境,供水企業從當地政府的包袱一舉成為優質的國有資產,社會各界也在這場變革中普遍受益,處處呈現出和諧興旺得局面。
值得一提得是。2003年底,就在先后接收的三地分公司在經營上顯現出了可觀的發展勢頭,而且這種區域一體化經營的優勢開始在多個方面顯現出來,各方也開始紛紛對此贊許的時候,幾乎是與此同時,隨著國家相關宏觀政策的調整,銀川供水的這種兼并模式從政策上明確地關閉了大門,對三地的零投入兼并模式從此成為絕響。2004年,在銀川市勝利完成了水源地的勘探與注冊工作之后,國家有關部委的關于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新政策也緊隨其后出臺,又是一個精妙的時間差;仡欉@段歷史過程,我們唯有感嘆機遇的難得以及慶幸對機遇的迅速決斷與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