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下的江蘇城鎮水務發展狀況
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全省城鄉建設領域重要工作來抓,在城鎮水務管理中堅持城鄉統籌發展,重點做好飲用水安全保障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作,保障供水安全,保護水環境,加強節水管理,促進水的可持續利用。
一、江蘇在城鎮水務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
1、城鄉供水設施建設力度空前。江蘇省城鄉供水基礎設施發展始終保持適度超前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到2010年底,全省城市公共供水總規模達到2168萬立方米/日,比2006年增加了617萬立方米/日,增長率達40%;供水管網(DN75以上管徑)增加了1.6萬公里,管網總長度達到6.32萬公里;平均日供水量達1296萬立方米,為江蘇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為適應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實施和人們對水質要求的提高,部分地區開展深度處理工程的改造和建設,臭氧-活性炭處理工藝建成規模達到295萬立方米/日。
2、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為緩解蘇錫常地區地下水超采引發的地質災害,解決鄉鎮和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自2000年起,江蘇著手開展統籌城鄉區域供水,在全國率先開展區域供水規劃實施工作。到目前為止,蘇錫常地區基本實現了所有鄉鎮的區域供水,鎮村居民已經喝上干凈的自來水;寧鎮揚泰通地區已有82%的規劃鄉鎮實現了區域供水;蘇北地區已有42%的規劃鄉鎮實現了區域供水。在實施區域供水的同時,開展進村入戶管網建設和改造工作,向農村居民供應優質飲用水。城鄉供水服務人口從2001年的1837萬人提高到2010年的4600萬人。2004年,建設部在我省召開城鄉統籌區域供水現場會,推廣江蘇在蘇錫常地區區域供水中的經驗和做法。
3、飲用水安全保障度顯著提高。由于江蘇地處江淮下游,飲用水源地極易受到汛期客水和本地工業廢水污染,近年來,我們通過建立“多水源供水、提前預警、強化應急處理和加強監管”等多種舉措,做到正常時供優質水、應急時供合格水;全省共有53個市、縣建成第二水源、應急備用水源,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同時,為提高城市供水水質,保障城市供水安全,針對江蘇原水水質特點,以湖泊和內河水為原水的水廠普遍開始采用臭氧-活性炭和膜深度處理工藝。
4、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能力急速增長!笆晃濉逼陂g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快速增長,由“十五”末的485萬立方米/日增長到目前的1156萬立方米/日,全省建成污水收集管網長度3.35萬公里,每年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均超過100萬立方米/日。全省所有市縣和太湖流域所有建制鎮全部建成集中式城鎮污水處理廠,實現了設施的全覆蓋。此外,面廣量大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在太湖流域全面開展。2008、2009兩年,每年新增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超過4000公里,是2005年的2.5倍。同時,隨著污水收集主干管網的不斷完善,以污水源頭收集為核心的控源截污工作已在蘇南地區全面啟動。
5、城鎮污水處理質量大幅度提高。自2007年下半年起,全省所有新擴建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一律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一級A標準進行建設,太湖流域169座城鎮污水處理廠今年底前全面完成一級A標準的提標改造。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減排效益日益顯著,2010年,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污水量28億立方米,累計COD削減量75.6萬噸!笆晃濉币詠恚鶕4年國家對我省COD減排考核結果分析,國家認定我省的COD減排量中,城鎮污水處理廠占到了75%以上,為實現全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
6、節約用水成效著著。節水就是減排,是節約型城鄉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自2000年以來,按照國家建設部、發改委制定的《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要求,我省積極推進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在城市節水工作中,通過實施計劃用水、定額用水和階梯式水價,組織開展雨水、再生水回用等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和節水科技成果的應用,開展城市節水宣傳周活動,提高城市居民的節水意識,使城市節水工作由單一的計劃用水管理向綜合運用法規、經濟、技術等手段不斷轉化。我省有南京等7個城市命名為國家節水型城市,鎮江等5個城市也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現場考核并公示,每年城市節水總量3.4億立方米,超過1個天目湖的儲水量。
二、主要工作措施和做法
1、堅持規劃先行,推行城鄉統籌。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我廳組織編制了蘇錫常、寧鎮揚泰通和蘇北地區區域供水規劃、沿海城鎮供水安全設施規劃,并經省政府批準實施;制定了《江蘇省城市排水規劃編制綱要》,全省各城市以及太湖流域全部建制鎮都編制了排水專項規劃,明確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目標和時序;結合流域治理和水環境整治工作要求,組織開展通榆河沿線等城鎮污水處理規劃。與此同時,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培育推廣城鄉統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融資、統一管理城鄉污水處理設施的典型經驗,提高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的科學性、高效性。
2、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積極推進市場化。省政府將區域供水工程列為省重點建設項目,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省財政設立“以獎代補”專項資金用于區域供水和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自2007年以來,省級財政每年安排補助資金近8億元。與此同時,我省還通過進一步完善水價定價機制、調整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強化自備水源用戶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在鄉鎮開征污水處理費等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勵各類資本投資、經營城鎮水務基礎設施。多元化的投資渠道,使得全省城鎮供排行業投資逐年遞增,僅污水處理2010年就累計完成投資40多億元,是“十五”末的兩倍多。
3、堅持科技進步,提高城鎮供水和污水處理水平。通過引進和吸收國外先進水處理工藝技術,城市自來水廠普遍采用V型濾池和SCADA系統,實現水質在線控制保證出廠水水質穩定達標;部分城市在常規處理工藝基礎上還增加了臭氧—活性炭深度、膜深度處理工藝,進一步提高了出廠水水質;針對水源地突發污染的特點,開展應急處理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遵循“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的原則,有序推進“江蘇省太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提標改造技術攻關示范科研項目”研究工作,多項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仇保興副部長充分肯定了這次技術攻關工作對于太湖流域乃至我國其他環境敏感地區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建設具有的積極作用。
4、強化行業指導,不斷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制定《江蘇省城市供水服務質量標準》、《江蘇省城市供水企業水質檢測實驗室等級能力建設指導手冊》,強化檢測能力建設,加強對供水企業的運行管理考核,確保服務質量;針對我省地表水污染特點,組織對全省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和供水企業負責人進行應急處理技術培訓;開展供水、排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提高職業技能水平。為指導各地提高污水處理工作水平和質量,組織專家組對工程技術方案和運行問題進行專題會診;為提高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我廳還組織開展全省城鎮污水處理廠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已累計培訓1500余人。
5、加強政府監管,確保運行規范。制定《江蘇省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考核標準》、《江蘇省城鎮污水處理運行管理考核標準》,對全省城市公共供水和城鎮污水處理廠進行定期考核和通報,對考核不合格的城鎮供水和污水處理廠要求限期整改,確保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和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規范。在省級財政支持下,我廳不定期對規模以上城鎮供水企業出廠水水質和污水處理運行情況開展飛行檢測,對不達標的企業印發整改通知書。建立江蘇省城市供水水質報告及監控系統,對全省城市供水的原水、出廠水、管網水等進行全面監控;針對少數城鎮污水處理廠接納超標工業廢水問題,我廳會同省環保廳聯合下發文件,明確要求強化污水處理廠接管管理;加強全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季報)和運營信息(月報)報送工作,每季度對全省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評估和通報。
打造水質良好的城鄉水環境,讓廣大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是江蘇生態省建設的重點工作之一。下一階段,我們將積極推進城市飲用水安全保障工程,繼續實施城鄉統籌區域供水,強化城市供水水質和服務質量監管,讓更多的鄉鎮和農村居民喝上干凈的水;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污水處理運行監管力度,充分發揮城鎮污水處理的“減排”能力,做好再生水的回用和綜合利用,為廣大城鄉居民營造一個優良的人居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