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圳水務集團全市供水一體化
工作的情況匯報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全國性綜合水務服務商,承擔著深圳全市的供水業務及原特區內的污水處理業務,并在全國7個省市投資運營了18個水務項目,為全國1800多萬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水務服務。截至2010年底,集團總資產137.76億元,凈資產81.01億元,供水能力為797萬方/日,居全國首位,污水處理能力為218萬方/日。集團的管理、技術和服務能力在行業內位居前列。
一、深圳全市供水一體化工作回顧
在實現深圳全市供水一體化之前,深圳市除水務集團以外,還有二十多家供水企業承擔著城市供水業務。供水主體的各自獨立導致整個城市供水資源分散,供水管網互不連通,供水保障能力、服務水平、水價高低不一。為改善這一局面,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主導和支持下,深圳水務集團自2007年起先后整合深圳市寶安、龍崗、光明、鹽田、蓮塘和蛇口等片區的水務資源,于2010年實現了全市供水一體化。供水資源整合進程如下:
|
項目 |
時間 |
水務集團所占產權 |
其他股東 |
1 |
整合鹽田片區
供水資源 |
2007.8.8 |
100% |
—— |
2 |
整合寶安、龍崗
兩區供水資源 |
2007.8.15 |
51% |
寶安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龍崗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3 |
收購寶安區
街道水務公司 |
2009.3.30 |
—— |
由深水寶安水務公司全額收購五家街道水務公司,成立深水寶安水務集團 |
4 |
整合光明新區
供水資源 |
2008.8.28 |
51% |
光明新區城市建設
投資有限公司 |
5 |
整合蓮塘片區供水資源 |
2010.1.28 |
93% |
兩名自然人股東 |
6 |
整合蛇口片區供水資源 |
2010.12.21 |
100% |
/ |
完成對以上六個供水項目的整合以后,水務集團在深圳本地的供水能力由187萬方/日上升至642萬方/日,增長率達243%。
二、全市供水一體化的意義
實現全市供水一體化,是深圳市在供水管理體制上的一項重要改革,對促進深圳國際化城市建設,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先行一步,為大特區一體化建設提供充分保障與支持
2010年7月1日,國務院正式批準深圳大特區一體化。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中明確:“要高標準推進特區外城市交通、市政、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努力實現特區內外一體化、均衡化、現代化發展。”供水作為重要的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其全市一體化的提前順利實現,為大特區一體化建設的全面啟動、加快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為實現全市供水“五個統一”奠定扎實基礎
此次以深圳水務集團為主體開展全市供水資源整合,有利于充分利用集團的專業優勢和成熟經驗,盡快提高全市的供水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利于在全市范圍內統一調配供水資源,并通過資源的互通互享,最大程度地發揮設施的規模效益,降低運營成本。從而逐步在全市范圍內實現供水水質、服務、水價、規劃與建設的“五個統一”,進一步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滿足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三)促進深圳國際化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
當前,深圳市正在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全市供水一體化對城市形象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有利于實現集約化供水,對標國際先進都市。國際化城市的集約化供水水平很高,可以極大地提高主力水廠的供水設施利用率、保障供水安全和降低運行成本。如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的供水人口與面積與深圳差不多,分別只有11座和6座水廠;香港供水人口700萬人,供水面積1066平方公里,水廠只有21座。在平均供水規模上,香港為23萬m3/天、東京為63萬m3/天、首爾為133萬m3/天,遠高于深圳的平均供水規模(8.5萬m3/天)。
目前,深圳全市共有水廠81座,有70多座分布在原特區外。其中,供水規模在1萬m3/天以上的水廠58座,村級小水廠23座,總供水能力約為690萬m3/天。由于歷史原因,原特區外供水系統相互獨立,部分水廠規模小,水質標準不高,供水安全保障性較低。通過全市供水一體化整合,水務集團將對標國際化先進城市,努力推動對現有小水廠的“關、停、并、轉”工作,提高集約化供水能力,實現更加優質、高效地供水。
二是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水質和服務,增強城市發展軟實力。供水水質與服務是城市發達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深圳水務集團已建成22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這些片區的飲用水質已完全達到發達國家標準,可打開龍頭直接飲用。為在全市范圍內推廣優質飲用水工作,水務集團積極向各整合項目輸出管理與技術,通過建立健全水質保障體系、對嚴重影響水質的設施、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加大管網“死水”的排放等工作,全市水質狀況有了明顯改善。2009年,寶安出廠水濁度為0.11NTU,比整合前0.16NTU有較大幅度的下降,管網水濁度為0.21NTU,比整合前下降16%;2009年,龍崗出廠水濁度為0.2NTU,比整合前0.42NTU大幅下降,管網水濁度為0.30NTU,比整合前0.45 NTU有所下降。同時,集團還將自主研發的客戶服務信息系統無償提供給兩區水務集團,協助其構建起以營業廳、服務網站和呼叫中心為平臺的全方位服務體系,統一了轄區內的供水服務熱線電話,通過拓寬服務渠道,優化服務模式,為用戶提供統一規范的服務,極大消除了過去分散式供水服務給用戶帶來的諸多不便。
三是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漏損控制,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整合前,兩區供水漏耗極其嚴重,其中龍崗中心城區高達23.4%,寶安中心城區也達16.5%,各個街道漏耗也相當驚人。整合以來,深圳水務集團通過加強管網、閥門日常巡查管理,管網改造,推進區域計量及管網梳理,強化探漏等舉措,大力開展供水漏耗控制工作。截止2009年底,深水寶安(寶城分公司)的供水漏耗較整合前下降了6.3%,深水龍崗較整合前下降了3%,漏耗控制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利于水質的提升與供水運營成本的控制。
三、關于全市供水一體化的思考
在水務行業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關于供水經營模式存在多種不同的探討和實踐,深圳水務集團選擇了全市供水一體化發展的道路。實踐證明,只要政府監管到位,一體化供水是最符合公用事業行業特性,有利于政府對城市基礎設施總體規劃控制和提升民生幸福水平,有利于實現資源集約化、服務同質化的有效模式。為保證整合成效,政府與企業從以下兩方面做了共同努力:
一是政府通過強有力的指導與監管,確保企業規范運營。深圳市國資局對水務集團的經營實行了嚴格、規范的管控;市水務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在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業務指導的同時,也對企業的生產、服務工作嚴格把關,如實施服務質量考核、定期開展出廠水、管網水指標監測等;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對企業在承擔環境責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企業環保履責情況實施年度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企業負責人業績掛鉤;市物價局對自來水價格實施嚴格的成本監審制度等等,從而確保從公眾利益出發,進一步強化了政府對供水企業運營的控制力,保證了供水企業的良性發展。
二是積極輸出管理與服務,推動供水一體化成效初顯。深圳水務集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各種困難,通過大量艱苦細致的努力,推動原特區外供水企業在供水安全保障、漏耗控制、水質提升、服務改進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整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改變原來各街道水司供水管網互不連通,不能聯合調度的問題,深圳水務集團先后投入約9800 萬元用于管網的新建與互聯互通,極大地提升了安全保障能力。
專此匯報。
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