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進區域供水 統籌城鄉供水事業發展
江蘇省城鎮供水協會
城市供水是“經濟命脈、城市血液、社會生命線”,是反映一個城市現代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它既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城鄉居民身體健康的基本保證,直接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省城市供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全省城市供水設施的生產能力已基本滿足了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但是,隨著我省推進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小城鎮供水基礎設施的不足逐漸顯現,水質型缺水的特征日益突出,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越來越嚴重。主要表現為:一是地表水受到嚴重污染,城鎮供水水源地保護難度大。我省大部分地區河湖水質較差,已不適宜作為城鎮供水水源。二是一些地區地下水嚴重超采造成地質環境災害。三是原有的城鄉供水各自為政,不能適應城市化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鄉鎮水廠一鎮一廠,甚至一村一廠,企業規模小,管理基礎差,技術薄弱,生產設施陳舊,成本高,水質不達標,水壓不足,管網漏失率普遍較高,政府和群眾都不滿意,不能適應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為從根本上解決鄉鎮和農村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以及為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提供供水保障,江蘇省城鎮供水協會在江蘇省建設廳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推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作為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全省區域供水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工作。
一、江蘇區域供水規劃實施進展情況
1、全省區域供水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自2000年以來,先后組織開展了《蘇錫常地區區域供水規劃》、《寧鎮揚泰通地區區域供水規劃》和《蘇北地區區域供水規劃》的編制工作,三大規劃分別于2001年、2003年和2006年經省政府組織論證并批準實施。
2、區域供水規劃實施進展迅速。到2008年底,在省、市各級人大、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蘇錫常地區區域供水完成了所有規劃鄉鎮的聯網供水,同步開展進村入戶管網建設和改造,95%以上的行政村已經受益;《寧鎮揚泰通地區區域供水規劃》有289個規劃鄉鎮已經實施了區域供水工程;蘇北地區區域供水規劃于2006年批準實施后,也已經有143個規劃鄉鎮實施了區域供水工程。特別是南通、泰州等地通過市區水廠直接供水到所轄縣(市、區),解決了供水水源問題,避免了重復建設,為當地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供水保障。
二、實施區域供水工作的經驗
各地在區域供水實施工作中,在組織領導、資金籌措和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不少適合本地實際的經驗。
1、領導重視,推進區域供水的實施。省政府每年下達區域供水年度建設計劃,召開地下水禁采和區域供水工作會議,安排對年度計劃實施進展情況的督察,督促各地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各地政府從實踐“三個代表”和保障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出發,將區域供水作為民心工程,列為年度為民辦實事工程重點實施項目,組成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各有關部門參加的工程實施領導小組,推進了區域供水設施建設。
2、規劃先行,統籌布局城鄉供水基礎設施。江蘇省建設廳成立了區域供水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以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南京市市政設計院為依托,會同江蘇省城鎮供水協會,組織省有關部門和各市有關部門共同編制規劃。合理確定水源地及取水口、水廠布局和輸配水管網建設,主要以長江、太湖和南水北調干渠等主要水體為永久性城鄉供水水源地,由區域性水廠直接供水至城鄉工業和居民用戶,保證了城鄉供水水質安全;對沿江的取水口進行整合,提高了長江岸線資源利用。
3、堅持市場化運作,解決區域供水建設資金。各地采用市場化的運作機制,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廣泛吸納包括外資和社會資本在內的各種資金,以合資、參股、控股以及BOT等多種方式參與區域供水設施建設。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地方組建了供水股份公司、有限責任公司等多種形式的法人實體,負責區域供水設施的籌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僅無錫市就先后投入資金8億多元,供水面積達1650平方公里,原錫山市33個鄉鎮全部喝上了太湖水。
4、制定優惠政策,扶持城鄉聯網供水。省政府在批準區域供水規劃時,將其列為省重點建設項目,在土地、稅收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省建設廳與省物價局共同出臺了《蘇錫常地區區域供水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實行有利于推進區域供水的水價政策,推進城鄉供水設施的建設;為貫徹省人大《關于在蘇錫常地區限期禁止開采地下水的決定》,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連續3年每年安排1500萬元用于蘇錫常區域供水規劃中跨行政區劃工程的實施引導工作;自2006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1.5億元用于蘇中蘇北地區區域供水規劃以及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獎代補”的引導資金。
5、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和工程建設標準,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供水設施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對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工程質量有問題,就會影響群眾的生活,影響經濟的發展,影響社會的穩定。各地建設部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和建設進度。一是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抓緊做好項目的立項、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開工報告的審批等前期工作;二是項目實施中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質量監督制,認真貫徹《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通過建立和完善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向政府交優良工程,向社會交放心工程,向群眾交滿意工程。
6、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區域供水的運行模式。區域供水是一項全新的事業,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各地依靠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結合本地的特點和實際,實事求是地確定區域供水運行模式。南通市堅持“制供分開,各自建網,屬地管理,分段計價”的原則,先后投資8.7億元,完成向通州、如東、海門、如皋、海安引江區域供水管線203公里。引江區域供水水廠由市自來水公司建設,按物價部門核定的出廠水計量收費。輸水干管為統一規劃,共管屬地建設,工程投資按水量比例分攤,專管各自建設。共用管道統一管理調度,專管各自管理。運行管理費按水量比例分攤,分段計價。西北片(如皋市、海安縣)引江區域供水工程采用BOT方式建設,經營年限25年,實行同網同價。擴大了供水范圍,提高了供水普及率;江陰市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市場化模式,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建設經營鄉鎮管網和增壓站,由受益鄉鎮共同投資、市自來水公司技術入股參與管理,共同經營;常熟市采取“聯網、聯供、聯營、聯管”的運行管理方式,由市自來水公司負責區域供水的增壓站及到各鎮的管道建設,并將水輸送到各鎮,總表計量按統一價格批發給鄉鎮,各鎮再向用戶售水;靖江市按照“供水一體化、管理一體化、價格一體化”,推進區域供水規劃的實施。
三、取得的成效
城鄉聯網供水工程的建設,為當地城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身體健康提供了保障,社會、經濟成效日益顯現。
1、良好的供水水質,使企業產品質量得到了提高,質量糾紛大大減少,成本相應下降,創匯能力同步增加。如常熟東張鎮臺太興凈菜產品,過去采用深井水作為生產用水,水質不能保證,常有退貨和賠償,區域供水后,不僅保證順利出口日本,而且拓展了歐美市場。
2、城鄉聯網供水徹底改變了廣大農村居民長期依靠深井水或塘水的飲水習慣,飲用水水質安全得到保障。老百姓稱贊這是政府送來的“長壽水”,如以腸道傳染病為例,常熟市在每10萬人中,區域供水前的五年,每年平均發病人數為162.59人,區域供水后的五年,年均發病人數為27.54人,下降了近6倍。
3、蘇錫常地區城鄉聯網供水,為貫徹落實省人大常委會2003年底前超采區全面封井的禁采決定創造了條件。據對該地區地下水位監測結果表明,實施城鄉聯網供水、封填深井工作以來,該地區地下水位明顯上升或穩定狀態,地面沉降速率得到了控制。京滬鐵路、滬寧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運行安全得到保證。
4、城鄉聯網供水,也為城市供水企業拓展了市場、得到了發展。如江陰市的鄉鎮供水總量占供水總量的60%以上,已超過城市用水量,所有實現城鄉統籌供水的供水企業供水量年均增長都在10%左右,區域供水投資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區域供水投資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5、城鄉聯網供水,有利于鄉鎮污水的集中處理建設。一方面,城鄉聯網供水降低了鄉鎮和農村供水成本,為鄉鎮污水集中處理費留出了水價的空間,為建設和運行管理鄉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創造了條件,也有利于污水處理費的集中收取;另一方面,根據區域供水規劃,我們組織開展了流域性的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規劃,為下一步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的有序建設提供了規劃指導。
實踐證明,實施區域供水可以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基礎設施的輻射作用,解決了小城鎮在發展中基礎設施的不足,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為當地老百姓提供優質的飲用水,也解決了城市供水能力過剩的問題,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實現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的客觀需要,也是充分發揮設施投資效益的根本途徑。下一步,我們將在總結前階段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建設部、省政府和省建設廳的部署,進一步加大推進區域供水工作力度,力爭用5年的時間基本實現全省域的城鄉一體化供水;加快蘇錫常地區區域供水管網之間聯通,實現互聯互備;同時加強對供水調度系統的管理,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