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沈陽水務集團的方案
一、水務基本情況
全市日供水能力215萬立方米,排水管網2500多公里,日污水處理能力130多萬立方米,水源井日生產能力10萬立方米。供水、排水、污水處理、自備水源井目前由政府4個部門及7個區縣(市)管理。其中:城市供水由市建委所屬自來水公司負責;城市排水由市城建局所屬市排水管理處負責;污水處理由市環保局所屬沈陽振興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振興環保公司)負責;自備水源井管理歸市水利局。資產總額67.2億元,負債總額23.5億元,凈資產43.7億元,資產負債率35%。職工總數12240人,其中在職9771人,離退休2469人。
(一)自來水公司
自來水公司為國有獨資企業,注冊資本2807萬元,負責為全市提供城區居民生活及生產用水。所屬企業35個,水廠9個,二次加壓泵站1300個。日供水能力155萬立方米,供水管網3700公里。日均實際供水量140萬立方米,用水戶130萬戶,供水服務面積210平方公里,綜合指標列全國第6位。截止2007年末,資產總額38億元(含管網),負債總額20億元,凈資產18億元。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4.17億元,利潤總額-2,519萬元,市財政補貼3,100萬元。職工總數9224人,其中在職6934人,離退休2290人。
(二)振興環保公司
振興環保公司為國有獨資企業,成立于2005年11月,注冊資本5.55億元。負責污水處理及回用的投資、建設、運營。所屬污水處理廠8個,設計日處理能力131萬立方米,綜合指標列全國第5位。截止2007年末,資產總額11.3億元,負債總額1.55億元,凈資產9.75億元。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利潤600萬元。職工總數768人,其中事業編制132人。
(三)市排水管理處
市排水管理處為企業化管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負責城市排水設施日常管理維護。所屬單位11個。截止2007年末,資產總額17.92億元(含管網),負債總額1.98億元,凈資產15.94億元。每年財政投入管網維護資金3000萬元。職工總數884人,其中在職705人,離退休179人。市內中心城區排水主管網2514公里,其中市排水管理處管理364公里,市內5區及東陵、于洪管理2150公里,共有維修養護員工1364人,為自收自支事業編制。
(四)自備水源井管理
市水利局負責自備水源井審批,收取水資源費。全市已取得許可的自備水源井466眼,日生產能力10萬立方米,2007年收費1820萬元。
(五)開發區及郊縣(市)供排水情況
渾南新區、沈北新區、張士開發區獨立經營供水、排水,日供水能力40萬立方米?灯、法庫、遼中、新民有各自管理的供水、排水企業,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
存在的問題:一是全市供水、排水、污水處理分別由各部門和企業負責管理運營,不利于全市統籌規劃、集中建設和工作協調;二是全市11個部門及區縣(市)分別管理,機構重復設置,管理人員偏多,增加運營成本,造成資源浪費;三是由于供排水管網老化,企業缺乏投融資能力,管網改造維護和項目建設資金完全靠財政投入;四是目前水價不盡合理,企業運營成本高于綜合水價,使得自來水公司連年虧損。
基于上述情況,組建水務集團,整合水務資源,實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有利于城鄉發展、資源共享、有效利用、提高效率,推進生態城市建設,進而實現市場化運作。
二、集團組建模式
按照“突出主業、資源共享、政企分開、高效精干”的原則,整合全市水務資源,組建集供水、排水、污水處理為一體、城鄉區域統一運營管理的水務集團,重點圍繞發展供水、污水處理兩大主業,設立四家子公司,實行母子公司運營體系和模式。
(一)
設立水務集團
將自來水公司、振興環保公司、市排水管理處等企業優良資產整合,設立國有獨資水務集團,由國資委作為出資人,授予資產經營權,集團注冊資本40億元。將水務集團打造成為我市水務發展及項目建設的投資、融資和運營管理平臺,逐步吸納戰略投資者加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二)
整合設立四家子公司
1.設立沈陽自來水發展股份公司(以下簡稱自來水發展公司)。主營自來水生產及新開發水業項目。將自來水公司9個水廠等資產注入。吸納戰略投資者加盟,力爭2010年前以自主發行或借殼方式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
2.整合振興環保公司。主營污水處理及新開發污水處理項目。以8個污水處理廠資產為主體(其它固體廢物填埋場繼續由環保局管理),吸納戰略投資者加盟,力爭2009年前以自主發行或借殼方式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
3.組建沈陽水務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水務管理公司)。
主營自來水、污水處理費等收繳及供水管網改造和維護。將自來水公司9個營業處及9個區(含市內5區及東陵、于洪、棋盤山、蘇家屯)供水管網資產注入。按照市場化原則,再逐步整合渾南、沈北、張士、遼中、新民、康平、法庫等7個區縣(市)自來水公司及供水管網。
4.組建沈陽排水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排水管理公司)。主營排水管網改造和維護。將市排水管理處、市內5區和東陵、于洪負責排水單位資產,及中心城區排水主管網資產注入。按照市場化原則,再逐步整合其它區縣(市)排水企業及管網。
(三)保留自來水公司
自來水公司優良資產進入水務集團后,其它正常經營的企業及殼企業、不良資產和冗員繼續留在自來水公司,由水務集團進行托管。水務集團負責對正常經營的企業進行改制,對殼企業和不良資產進行處置,妥善安置冗員,處理遺留問題。
水務集團產權結構如下:
(四)市政府職能部門管理職責
水務集團是按照政企分開原則組建的國有企業法人,作為水務市場化經營的企業主體。市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能履行行業指導和監管職責:市建委負責制定供水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水務集團生產、營運、價格、服務工作,授予水務集團供水特許經營權;市環保局負責制定污水處理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水務集團營運、價格工作,授予水務集團污水處理特許經營權;市城建局負責制定全市排水系統規劃和年度計劃,依法承辦城市排水設施接設、穿越許可證的審批;市水利局負責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征收制度;市物價局負責供水、污水、水資源等價格調整確定工作。
三、集團發展規劃
(一)發展目標
立足沈陽、面向東北、輻射全國,將水務集團培育成為跨區域經營、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管理科學、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水務集團通過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進行資本擴張,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在境內外證券市場上市,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
1.集團總資產由現在70億元增加到350億元,國有凈資產由現在40億元增加到200億元;
2.集團銷售收入由現在6億元增加到30億元,實現利潤3億元;
3.自來水發展公司和振興環保公司實現境內外上市,融資100億元;
4.全市城鎮自來水普及率100%,污水處理率100%,中水利用率20%,水質達到國家新頒布的標準。
(二)主要措施
1.構建運營管理全新模式。由分散管理,實現集中統一管理;由本地經營,實現跨區域經營;由政府投入,實現面向市場投融資;由多頭收費,實現集中統一收費;由各自維護,實現管網統一維護。通過實施品牌戰略、資本擴張戰略,實現規模化經營。
2.建設投資融資全新平臺。將自來水發展公司和振興環保公司作為水務集團發展的兩個平臺和“旗艦”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吸引戰略投資者,加快實現企業上市。通過上市融資、增發、減持國有股、吸引投資者增資等方式,籌措未來重大項目建設、管網改造和解決遺留問題所需資金。
3.建立現代全新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企業運營管理,實行任期目標考核。建立優勝劣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和有獎有罰的激勵約束機制。
4.盡快提高企業運行效益。圍繞供水、污水處理兩大核心主業,拓寬經營領域,開拓兩個市場,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做強、做大、做優水務集團,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有關工作建議
1.授予水務集團“三權”。一是為支持水務集團加快發展,充分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授予水務集團資產經營權;二是為實現全市水務統一規劃,規范管理,授予水務集團供水、污水處理特許經營權;三是為實現統一收費和資源整合,授予水務集團自備井污水處理收費權。
2.
鑒于水務集團剛組建,政府對企業原有的扶持政策(如供排水管網維護改造財政資金投入等)在水價未調整到位前予以保留,“扶上馬,送一程”。
3.考慮全國大城市及我市水價標準,在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基礎上,適時合理調整供水、污水處理等收費標準,改變水價低于成本的不合理現狀。
4.對市排水管理處等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為實現平穩過渡、理順關系,待全市事業單位轉企業改革完成后,逐步并入到水務集團。
5.由分管城建副市長牽頭,主管副秘書長、市建委、城建局、環保局、水利局、國資委主要領導負責,自來水公司、振興環保公司、市排水管理處參與,進一步完善重組方案,力爭在上半年完成水務集團組建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