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績效考核
促進城市供水企業經營管理
山東省城鎮供水協會
早在05年,山東省建設廳、山東省城鎮的供水協會就提出了全省城市供水行業的改革發展目標,就是讓老百姓喝上放心水、明白水、滿意水。放心水,就是水質合格,放心飲用;明白水,就是成本公開,明白消費;滿意水,就是優質服務,用戶滿意。按照這一思路,我們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做了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其中推行績效考核就是一個重點。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對于促進城市供水企業經營管理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建立制度,增強城市供水企業的經營管理意識
長期以來,由于受自然壟斷這一特殊性質的影響,城市供水企業在經營管理、成本約束、市場拓展、內部挖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企業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相應的績效意識也不強。由于供水企業的虧損中,既有企業自身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因素,無形中更抑制了企業改善管理的積極性。城市供水是公共事業,直接為群眾提供必需的公共產品和日常服務,事關公眾利益和公共安全,必須要接受群眾的監督,對公眾負責,也必須要有高水平的管理,還要有好的經營水平,確保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圍繞這一目標,我們從基礎抓起,提出要加快建立城市供水企業經營公報制度、水價定期審核制度,增加供水企業經營管理的透明度和公開度,尊重公眾的知情權,接受群眾監督,促進供水企業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密切政府和群眾的聯系。
城市供水經營公報制度,是指城市供水企業在每年第一季度以公報形式向社會公布本年度供水經營管理目標和保障措施及上一年度生產經營與管理目標的完成情況。年度供水經營管理目標和保障措施主要內容包括:供水計劃總量,供水水質,最低服務水壓,搶修及時率,抄表、收費服務,經營成本控制及其他經營管理指標;以及為完成以上目標擬采取的有關工作措施。上一年度生產經營與管理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內容包括:企業主要領導成員及人員構成情況;主營業務狀況;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各項供水設施建設情況;水質化驗分析狀況;客戶服務情況;業務成本分析;資產負債表;其他情況。為了確保制度落實,05年省水協拿出四萬元,在《大眾日報》公布了濟南、青島自來水公司的年度經營公報。06年要求各個設區城市在當地主流媒體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公報,大部分城市都落實了這一要求。
建立城市供水價格定期審價制度。這兩年水價上漲很快,但漲的主要是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供水企業的這一塊上漲的不多。但從總體上講,人員富余是我們供水行業一個普遍問題,老百姓對我們的成本管理還不滿意。一些供水企業在改制后,效益提高了很多,但是那些增加的利潤大部分是人員分流之后,從人工費減少中節省出來的。審價制度就是要逐步完善城市供水價格形成機制,解決過去存在的盲目低價、草率提價等問題?偟某霭l點是,不論是不是調價,都要定期審查。把價格、成本都清清楚楚的擺在這里,讓廣大群眾都知道真實情況。我們要求,各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每2-3年對城市供水價格進行一次全面審查,以全面掌握城市供水成本變化和供水企業管理情況,為水價調整做好準備。
通過落實這些制度,我們很清楚地看到了供水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人員富余問題,以及漏失率高、水費回收率低、自備水沖擊、服務效率不高等。通過加強企業管理,這些問題有許多是能夠有所改善的。我們要求企業將這些制度與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內部挖潛,不斷改進各方面的工作,提高企業的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服務,讓老百姓在一定的價格下得到更好的服務。
二、開展專題研究,為全面推行供水行業績效考核奠定基礎
開展績效考核是提高供水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世界銀行也在國際上推行了一套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經過實踐檢驗,這個體系是行之有效的一個重要工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也是適應中國國情的。06年,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山東省水協與國際咨詢公司合作進行了《城市水行業績效考核指標應用課題研究》。該課題從去年5月份正式啟動,歷時八個月,全省30家供水企業參加了這次調查分析活動。
這個考核體系就是通過對有關數據、指標的分析、評估、比較,發現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因為考核體系涉及到了供水企業生產、經營各個方面,基本上是把供水企業的家底都拿出來進行比較,是對企業管理水平的一次全面考核。在全省開展這么大規模的課題研究,我們還是第一次。課題確定后,我們首先經過與世行專家的協商,確定了40多個業績指標;組織了對各參加企業專業人員的培訓;省水協對各企業提供的調查數據進行了分析、評審,對有問題的數據進行了詳細審查和糾正,并逐一落實;項目辦很好地承擔起了翻譯、交流的任務。各參加企業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配合,各企業提供的數據較為準確,基本上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需要,具備了足夠的可信度。
通過績效考核,得出了一些結論,如供水系統緊湊,服務用戶是大多數國家的2-10倍。水行業發展迅速,供水管網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年增長率分別為3-5%和11%;耗水量和表計量達到世界平均水平,漏失率較低,但是管網漏失(用每公里立方米表示)和每公里爆管次數較高;接近50%的飲用水用于非居民用戶。非居民用戶在很多管段享受著供水公司的優先服務;供水服務的財務狀況符合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體制要求。社會政策主導著決策過程—低水價。小型供水公司的財務狀況相比大中型公司較差。這個體系還有很多頗具新意的指標,對我們很有啟發。
考慮到我們是第一次開展這項工作,在指標的理解、數據的搜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也考慮到我省各個供水企業對這個體系的高度評價和認可,以及這個課題的巨大作用和效益,我們準備和世界銀行進行溝通,希望繼續將這個項目推進一步,再連續做上兩年,通過連續幾年的數據,真正把企業的經營情況分析透徹。在這個基礎上,按照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要求,不斷完善、提高,使其更符合中國國情并與國際接軌。今后,我們將把績效考核作為一個強制性的制度,在全省供水企業推廣,不斷提高我省供水企業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機制,為供水企業發展創造新的空間
全面推行城市供水“計量出戶,一戶一表”。改革供水終端用戶服務方式,實行抄表到戶,這實際上也是供水經營機制的重大改變。省建設廳、省財政廳、省物價局聯合印發了具體的工作安排意見,按照積極穩妥、規范有序的原則,全面推進一戶一表改造。期間,省水協組織多次開展檢查考核、專題交流等活動,積極推進這項工作,F在看來,在一戶一表改造中,供水企業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漏水、竊水;也解決了很多矛盾,比如界定用水性質、提高水費回收率等。隨著這項工作的推進,我們會在水價改革,甚至供水企業自身架構改革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我們還注意增強供水企業的市場意識,建立從外部來推動供水企業發展的機制。以往供水企業都認為供水市場是穩定的,缺乏市場意識和競爭觀念。我們給大家及時通報兩個方面的情況,在引起大家關注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和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積極參與這些領域的發展。一是全省海水綜合利用的發展。目前全省共建成15個海水淡化項目,日淡化能力19552立方米,正在建的有6個項目,能力150300立方米,這相當于一個大城市的日供水量了。省政府從資源節約,緩解我省水資源缺乏的角度出發準備出臺一個加強海水利用工作的意見,在這個意見草稿里多次提出淡化海水入網的問題。目前低溫多效、反滲透等工藝在技術上都不存在問題,而且大部分裝備都可以國產,阻礙海水淡化使用的主要障礙就是價格,目前海水淡化如果采用電、熱、水聯產的形式,成本可以控制在5元左右,和我們自來水3元左右的價格已經相差不多了,如果政府采取補貼入網的形式,讓這些其他行業特別是電力企業生產的淡水進入供水管網的話,那么對我們的沖擊是非常大的。二是中水設施建設的發展。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公共建筑的中水已經完全解決了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制約,發展很快,全省中水利用規模已經接近15萬方/日。供水企業具有人才、技術、資金、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完全可以積極參與,拓展一個新的市場空間。另外,我們準備在推進區域發展方面出臺一些具體規定,引導企業走出去、活起來。
政府監管機制的不斷完善,也進一步規范了市場環境,為改善企業績效創造了條件。政府對供水等市政公用事業的監管,包括企業的準入條件,經營、服務、價格、水質等等。像市場準入,山東省出臺了《山東省城市市政公用事業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在水質監管方面有全省城市供水水質報告制度、城市供水企業水質檢驗機構等級評審制度;在價格方面有水價審核和聽證制度;在經營、服務方面有經營公報制度、文明服務規范化管理評選等。這些機制,抬高了行業門檻,對管理水平高、技術實力強、經營業績好的企業來講,都是利好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