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中國人民遭遇了史所罕見的大災難。在災難面前,鄭州供水人奉獻大愛,組建搶險救災突擊隊鐵軍出擊,千里救援綿竹災區,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危難獻真情,鐵肩擔道義的高昂凱歌,給了災區人民戰勝自然災害的力量,給了災區人民無限的關懷與溫暖,這是廢墟中挺拔的脊梁,這是抗擊無情災難的有情力量。
從5月19日啟程趕赴災區,到5月26日,這支搶險救災突擊隊在短短的7天的時間里,鋪設臨時供水管道3100米,設置臨時供水點105個,修復損壞消火栓16處,巡查供水管線22公里,檢測出漏點18處,修復漏水點8處,使綿竹市20000受災群眾在自己的帳篷門口就可以方便的用上自來水,每天減少漏失自來水8000立方米。
剛剛過去的一周,是可以永載史冊的一周,是與災區人民心心相連的一周,是鄭州供水人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一周。讓我們共同回顧剛剛過去一周的豪邁征程。
主動請纓援災區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災情時刻牽動著鄭州供水人的心。地震次日,總公司就正式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建設廳、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供排水協會提出赴四川救災的請示,并表達了懇切之情。
5月17日,總公司接到建設建設部和中國水協的通知:“對口支援四川省綿竹市,幫助該市進行供水系統的恢復和重建”。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湛軍高度重視,親自召開會議安排部署赴川救災工作。迅速組建了一支由副總經理張可欣為領隊,管網處主任陳惠熙為隊長,包括供水搶修、測漏人員等38人的搶險救災突擊隊。
得知公司將派出赴川救災突擊隊后,總公司廣大干部職工群情激昂,紛紛報名,要求趕赴四川一線救災,短短兩天時間,報名人數超過2000人。一些救災心切的職工,甚至找領導“通融一下”赴災區。
管網處駕駛員薛金存,瞞著80多歲的老母親,以28年的“駕齡”為資本,向處領導強烈要求赴川救災。當領導告知他人員名單已經確定,他卻說,我曾開車去過四川,路熟,開大車去隨大車回來,為災區人民做一點貢獻是一點。
星夜兼程赴綿竹
5月19日上午10:00,搶險救災隊從鄭州出發,途經西安、漢中、廣元等城市,于20日中午12:28到達目的地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行程1300公里,歷經26個小時。
從鄭州出發后,救災心切的隊員直奔四川方向,晚上10:50到達廣漢高速陜西勉縣服務區,吃過晚飯后,隊員正準備繼續前行。這時,廣播、電視上開始播發當地政府的緊急通知:“19-20日四川汶川地區有6-7級余震,陜西漢中、寶雞等地區有明顯震感”。此時,服務區的工作人員紛紛撤離到廣場上,躲避可能發生的余震。為了確保安全,搶險救災隊決定,停止繼續向四川綿竹前進的預定計劃,在服務區開闊區域停車過夜。
第二天早5:30,天剛微微亮,搶險救災隊就啟程開赴四川綿竹。中午12:28分,到達綿竹第三水廠。
首戰重災漢旺鎮
到達綿竹市當天下午,搶險救災隊與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進行了簡單溝通,了解綿竹市受災情況。下午17:40,還沒有搭好帳篷,就接到了綿竹市政府的一項緊急任務:到12公里外重災區漢旺鎮敷設一條臨時供水管道。沒有來得及片刻休息的救災隊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繼續搭設帳篷,一路火速趕往漢旺鎮。
漢旺鎮是這次地震的重災區,80%的房子坍塌,城市供水系統已經癱瘓,救災指揮部和6000多災民連續六天無水可用。
救災隊員趕到后,立即行動,排管、粘接……用了不到3個小時,就鋪設一條長2600米的臨時供水管道,打通了該鎮的供水主動脈,使6000多災民用上了自來水。
小小龍頭大用處
到達綿竹的第二天,搶險救災隊就發現綿竹市街頭的消火栓都是“常流水”。原來,為保證災區群眾的臨時用水,有關部門專門把消火栓打開。這不但造成寶貴水資源損失,而且一旦發生火災,根本無法取水救災。對于這種情況,搶險救災隊提出在消火栓上安裝水龍頭的建議,既保證受災群眾用水又不會造成水量的的漏失,也可防止泄壓。
這一建議很快得到當地自來水公司的同意和認可。
說干就干!
21日下午準備材料!
22日派出一支小分隊沿街安裝!
23日中午,安裝完畢!
搶險救災隊僅用一天半時間就為綿竹市蘇興街、回瀾街等主要街道上的59個消防栓安上水龍頭。水龍頭安裝后,使用起來如同在家中打開自來水龍頭一樣方便,解決綿竹市數萬受災群眾的臨時用水問題。
“小龍頭、大用處,這多好,想用就用,不用一關就行!鼻皝斫铀木d竹市民楊先生邊說邊把兩個大桶接得滿滿的。
附近的居民看到了這樣的臨時供水點,高興地對著救災隊員豎起了大拇指,說:“不愧是大城市來的,鄭州人就是聰明,河南人就是聰明”。
危樓旁邊修漏點
“你們小心啊,這個樓隨時都會倒!5月22日上午8點半,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赴四川綿竹搶險隊員在綿竹春溢街131號中國人民銀行綿竹支行前施工,幾乎每個路過的綿竹市民都會上來提醒一句,該銀行門衛值班人員李子建主動在大樓附近擔當警戒,幫搶險隊伍緊盯著有沒有碎磚爛瓦掉下來。
這棟大樓有五層、10多米高,樓外10米處,兩道紅色警戒線把市民圈到外面,周圍放置著“危險區域、請勿靠近”的告示。由于地下管道漏水點緊靠大樓,10來名搶險隊員顧不得危險,鉆過警戒線,在離大樓不到5米的地方干起活來。
“這樓也許事不大,別讓咱們一挖,挖倒了!币幻麚岆U隊員邊用液壓鉆“突、突、突”的鉆開地面,邊打趣說。只要一鉆地面,周圍五六米都能明顯感覺到地面的顫動,嚇的李子建趕緊跑過來,隔著警戒線,連連沖搶險隊員喊:“一定要小心啊,我盯著大樓,要是不對勁,我一喊,你們就趕快跑出來!
經測算此處漏水管道深約1米,但由于自來水管道上面鋪設有通信電纜,大型機械不能用,只能用機器輔助人力,一點點從通信電纜側面掏出缺口后補漏。
“鄭州的搶險隊員真勇敢,我都不敢到警戒線里去,感謝鄭州的供水職工幫綿竹市民修自來水管道,我中午不回家了,你們啥時間忙完,我啥時間離開!崩钭咏▌忧榈恼f。
白發大爺贊河南
22日上午,搶險救災隊正在敷設管道,幫助綿竹市人民公園災區群眾臨時安置點通上自來水,一個頭發全白的大爺走上前問,“你們是哪來的?”
“我們是河南省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的,來幫綿竹恢復供水。”一名搶險隊員回答。
“那我謝謝你們了。”說罷,沒等搶險隊員反應過來,老人突然向隊員們深深鞠了3個90度的躬。之后,老人又走到臺階上,向另外幾名稍遠處的搶險隊員,每人鞠了個躬。
“我……感謝你們,我……”老人哽咽著說不出話,在救災隊員隨行攜帶的日志本上寫下了幾行字:“感謝黨中央,感謝全國人民,感謝河南人民,感謝鄭州人民,我向河南人民敬禮!”
寫完,老人又拉住幾名搶險隊員的手,用力握著,嘴里反復說:“我代表綿竹人民感謝你們,我要給你們鞠躬……”搶險隊員急忙制止,扶住老人。老人卻堅持一個接一個地鞠躬,前前后后,共給10幾名搶險隊員鞠了20多個躬。
“我叫羅順富,今年70歲了,在這兒住了一輩子,卻突然啥都沒了,多虧這么多好心人來幫助!本贤旯、道完謝后,老人才又端起準備打飯的鍋,用袖子抹著眼淚離開。
下午19:00,經過一天的緊張忙碌,救災突擊隊完成了800米臨時供水管道的敷設任務。當安裝在自己帳篷門口的水龍頭流出白花花的自來水時,附近的災民自發地圍了過來,對救災隊員抱以熱烈的掌聲,紛紛說:“感謝你們鄭州人給我們送來了自來水”。
“聽診大夫”顯神威
23日中午1:00,搶險突擊隊接到求援:“請你們幫助定位一處管線”。
原來,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完成了一處通過河道的DN300管道施工,要與馬路旁邊的DN150的管道碰通?砂凑展芫W圖,已經開挖了10多米,忙活了整整一個上午也沒有找到管線位置。
搶修隊員到達后,按照圖紙,沿路進行“聽診”。二十分鐘過后,測漏隊員拿了一塊石頭放到地上,對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說,“從這兒往下挖吧”。
挖掘機師傅用疑惑的眼光看了看救災隊員,然后進行挖掘。當挖到第二鏟時,當地搶修隊員驚呼:“看到管道了!”
綿竹同行用贊許的話語對搶修隊說:“你們的技術真先進”。
搶修隊中的測漏隊員到綿竹后,就沒有閑著,夜晚22:00他們出動對供水管線進行巡查,白天對疑似漏點進行確認。
千里寄送愛心
5月26日下午,張可欣副總經理、設備委辦公室濮立安主任等一行4人來到距駐扎營地5公里外的綿竹市東北鎮天齊村,看望了受災的群眾,贈送了千里之外送來的慰問物品。
26日上午,搶險救災隊從報紙上得知,該村居民居住的臨時帳篷里,蚊蟲活動十分猖獗,很多兒童被叮咬得滿身都是紅包?拐鹁葹膿屝揸犼犻L鄭州水司副總經理張可欣臨時決定,將救災隊日常用的部分防蚊蟲藥品、風油精、清涼油等以及礦泉水、蘋果等物品送給受災群眾。
張可欣副總經理一行四人帶著救災物品驅車來到綿竹市東北鎮天齊村,剛進入村子,就遇到一位70多歲的大娘,在交談中了解到,她的家被地震夷為平地,自己也在地震中腰部受傷,不能站立。僅有的一個兒子在前線救災,自己無依無靠。張可欣副總經理對她說,“活著就很幸運,要堅強地活下去,一切都會過去的”,并拿出隨身攜帶的200元現金送給了這位大娘。
看望了這位大娘之后,張可欣副總一行還將鄭州水司員工向災區捐贈的兒童車及兒童衣服和書籍等物品贈送給該村居民。
各方好評如潮
總公司搶險救災隊赴川開展工作一周來,受到當地政府和災區高度肯定和認可: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總經理古傳洪說:“你們鄭州水司來我們這里,給我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的管理水平、工作作風、敬業精神都要向你們學習”。
市政協副主席黨普選到搶險救災隊駐扎營地慰問時說:“你們代表鄭州700多萬鄭州人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事情,為鄭州人民爭了光”。
中國水協副秘書長丁五禾對搶險救災隊評價了八個字:“卓有成效、成績顯著”。
在綿竹街頭,提到鄭州供水,當地的百姓都會豎起大拇指。中國建設報、中國供水節水報、成都商報等河南以外媒體紛紛對總公司搶險救災隊進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