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管道大夫”幫了綿竹大忙
“來自鄭州的三位測漏專家可真是幫了我們大忙”!
5月21日上午,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副經理文用平高興地對筆者說,我代表綿竹市所有受災群眾感謝鄭州人民的無私援助。
水壓過低 破壞水質
受5·12汶川大地震影響,綿竹市47公里的城市供水管網中26公里的水泥管和8公里灰口鑄鐵管損壞嚴重,城市供水壓力由地震前的3.5公斤左右降至1.5公斤左右。每天5萬噸的供水量有85%都漏失掉。
由于資金有限目前公司還沒有購置專業測漏儀器,測漏主要憑個人經驗和土辦法,只能大概確定管道漏點大概位置,但無法準確定位。這次有了鄭州供水搶險隊測漏專家的“把脈問診”,切切實實為綿竹市受災群眾和救援人員的吃水問題解了燃眉之急。
馬不停蹄 把脈問診
為了保證綿竹市水質安全,避免供水管網受到二次污染,盡快讓更多的受災群眾喝上放心自來水,5月20日凌晨2:40,來自鄭州供水水漏調查隊的三名測漏隊員王泉、孫文琳和許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駐地休息。據了解,當晚發現的漏點中,有一處通過漏水計量估算法計算,每月會有6000噸以上的自來水白白流失。
5月21日上午剛一起床正在吃飯,檢測隊員又接到測漏通知,放下手中的碗筷,在綿竹市供排水總公司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他們又迅速來到回瀾大道和三星街投入戰斗。
走在三星街上,只見道路兩旁的房屋已經變成一片廢墟,有不少當地人正在清理鋼筋,尋找可以利用的建筑材料。據了解,三星街漏量每天達5000噸以上,由于其漏點在地震廢墟上,如果不及時進行搶修,會對水質造成嚴重影響。
火速搶修 避免水污染
接到三星街搶修任務后,供水搶修隊員趕緊帶上工具,全副武裝投入緊急搶修中。
搶修現場,只見隊員們身穿蘭色工作服,頭帶黃色安全帽、護目鏡和口罩,手戴橡膠手套,手拿洋鎬和鐵锨開始清理壓在管道上的水泥磚塊。不到半個小時,地下1米左右深的泥水中,露出直徑250毫米的管道,白花花的清水正從漏水點往外冒,關閉該管道附近的閥門,用盆子將臟水清理后,搶修隊員將這段受損的管道截掉,重新接上了一段新的供水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