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譜人水和諧新篇章
——泰安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紀實
泰安,一座山水相依的美麗城市。泰山賦予其穩健的品格,汶水滋養其多姿的生命。保護山,是延續歷史的神圣職責;珍惜水,是著眼長遠的生存大計。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節約用水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圍繞建設生態宜居城市,打造國際旅游名城,明確提出了“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的奮斗目標,在全社會廣泛深入地開展節水活動。泰山腳下,逐漸唱響了一曲以愛水、護水、節水為主旋律的大合唱。
依法管水 成效明顯
泰安市把加強節水日常管理作為重要環節來抓,在落實節水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上下功夫動真格。2007年,市政府出臺了《泰安市城市節水管理辦法》,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節約用水工作的通知》,隨后相繼制定出臺了多套相關法律法規,對節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為城市節水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為進一步加強水資源保護,合理利用水資源,泰安市先后編制了《水資源保護規劃》、《城市節約用水專項規劃》、《黃前水源地保護規劃》等專業規劃,并經市政府批準實施。規劃對中長期水供需狀況進行了科學預測,提出了目標和對策,同時,針對泰安市產業結構和行業用水的特點,對釀酒、紡織等高耗水重點行業提出了具體的節水措施,為城市水資源科學有序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依據。
水價是調控節水的有效杠桿。為此,泰安市從實際出發,從多方面積極探索建立和改革水的價格體系,先后出臺了《泰安市城市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制度》、《泰安市城市超計劃用水加價收費制度》,對城市供水實行總量控制、分類計價、計劃考核、超量加價的措施,合理控制單位用水量。逐步提高了地下水資源費和自來水供水價格,積極推進城市原有住宅的戶表改造工作,實行了居民用水階梯式水價和非居民用水超計劃加價的價格政策,通過政策引導、價格調整,企業和市民的節水意識明顯增強。
科學用水 亮點紛呈
圍繞全市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社會進步,泰安市把全面建設節水型產業和節水型社會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以降低用水消耗、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為中心,全面推動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護,為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激濁揚清,化污為寶。泰安市第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6萬噸,其中2萬噸經深度處理后,回用于工業和市政園林景觀。第二污水處理廠規模為日處理污水8萬噸,處理后的中水大部分用于了下游的農業灌溉,實現了污水資源化。為加快城市污水和中水管網建設,所有新建、改建道路及河道整治工程,全部設計并鋪設了污水和中水管道,有效地提高了污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率。在此基礎上,還督促社會各單位自建中水利用設施,市區內東湖公園和南湖公園的景觀用水大部分使用了中水,穿越市區的奈河和梳洗河已全線貫通中水管道,兩河在非雨季節全部由中水用于景觀和樹木綠化灌溉,有效地節約了城市優質水資源。
更新改造,降低漏失。市區原輸配水管道主要以鑄鐵管與混凝土管為主,安全性能較低。為保證供水管網的安全高效運行,市政府投入數千萬元資金,利用城市道路改造機會,對運行時間長、材質老化嚴重、布局不合理的管道全部進行改造更新。將以往的樹狀供水形式逐步改造為環狀供水,消除了管網壓力不均易引發爆管的缺陷,提高了城市供水保障率。成立專業檢漏隊伍,購置先進的檢漏儀器,對供水管網進行不間斷檢測,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2007年,市政府制定下發了《城市居民用水“一戶一表、計量出戶”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財政扶持政策并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要辦的實事工程,目前,改造任務已完成70%以上。
雨水收集,循環利用。依據山城特色,因地制宜的開發利用城市雨水。泰山抽水蓄能電站循環利用天平湖非常規水進行蓄能發電,年利用量達到3億多立方米;泰安魯邦大河熱電有限公司取用天平湖雨水用于工業冷卻;嘉德現代城居住小區建設地下蓄水池收集利用雨水。泰山學院等十幾個單位都建有泄洪溝對汛期雨水進行攔蓄利用,另外還充分利用城區的天平湖、龍潭水庫的非常規水進行沖廁和景觀綠化。泰城每年雨水利用量在400萬立方米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封停自備井,保護地下水。地下水保護早已列入我市節水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2007年市政府制定了《城市市區自備井清理整頓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分管市長為組長,多部門參與的領導小組。對自備井使用單位進行了逐門逐戶調查登記、建檔,并根據不同情況分期實施封停。目前,大部分已封停,對確有需求暫不能封停的,實行安裝在線監測計量設備,并制定了每抽取一立方水繳納水資源費1.50元,污水處理費2.20元的價格政策,有效控制了地下水的無序開發。今后對城市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凡能滿足用水需求的,一律不再批準新鑿自備井。
全民節水 齊抓共管
水是生存要素,經濟命脈。做好節水工作,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人民群眾的參與。致力于把節水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市建委等有關部門大力開展節水技術改造及新型節水器具的推廣應用,在全市公共場所、賓館、駐泰高校大力推廣節水閥、紅外線感應沖水器等新型節水設備,同時對既有建筑用水器具實施了全面排查和改造,節水器具的普及率達到了100%。
以創建節水型企業、節水型社區為抓手,進一步夯實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的基礎。一項項節水措施走進了泰城各大企業和居民家中。與此同時,逐步加大投入,用于節水宣傳、節水科研和節水技術推廣應用、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及其他公共節水設施建設。形成了人人珍惜水資源、保護水環境的良好社會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