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節水蘇州 打造和諧天堂
蘇州地處長江下游,太湖之濱,境內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是蘇州的靈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作為江南水鄉的蘇州,水資源、水環境的承載能力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存在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的雙重壓力。
為保障蘇州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蘇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創建節水型城市作為保護水環境,構建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工作,全力推動各項節水措施,加強領導,健全網絡,加大投入,規范管理,創建取得了顯著成效。市區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取水量為17.63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為15.4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84.92%;城市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135.49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30.14%。
一、組織得力,機構健全
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任常務副組長,各區、各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在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各級各部門加強協作溝通,建立了創建工作網絡和市、區、街道、小區四級管理網絡,確保各項創建工作落到實處。
二、廣泛宣傳,注重實效
把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作為節水創建的重點,做到宣傳教育常態化。結合每年的“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等主題活動,組織開展一系列集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為一體的節水宣傳活動,每年組織在校學生開展“小手牽大手,愛護水環境”活動,組織市民參加“看水愛水節水”活動。注重節水教育針對性和廣泛性,積極開展節水宣傳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活動,制作《企業節水指南》、《居民家庭節水手冊》,編印《節水在我身邊》、《環境保護》等中小學課外讀本。定期在播放節水公益廣告,開辟節水專欄,建立了蘇州節水網,基本做到宣傳教育全覆蓋。
三、健全制度,依法管理
我市先后編制了《蘇州城市節約用水規劃》、《蘇州市區雨水與再生水資源利用規劃》等規劃,通過編制和實施專業規劃,提高了節水工作的前瞻性。建立健全各項法規制度,出臺了《蘇州市節約用水條例》等一批法規規章,完善了定額用水與計劃用水管理制度等節水管理制度,創新開展工業企業用水審計規范。加強節水執法隊伍建設,開展各類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實現了節水工作規范化、法制化。
四、完善機制,節水管理長效化
一是強化定額和計劃用水管理。將市區2000余家非居民用水戶納入計劃用水管理,并按季進行考核,實行超計劃加價。對居民生活用水進行定額管理,實行階梯式水價。
二是抓好用水大戶水平衡測試工作。我市對年取水量在2萬立方米以上的用水企業(單位)制定年度水平衡測試計劃。通過水平衡測試,找出了薄弱環節和節水潛力,為制訂切實可行的技術、管理措施,促進節水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大力推動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小區創建工作。高標準開展創建活動,加強指導,促使企業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強化節水管理措施,推進循環用水。目前已建成節水型企業、單位118家,覆蓋率達到23.63%。以家庭節水器具改造推動節水型小區建設,市、區兩級財政共投入改造資金近2000萬元,免費對居民家庭用水器具進行全面改造;同時組織對 “五小單位”和轄區內部隊營房、公廁等的用水器具全部進行了改造,提高了節水器具普及率。
五、科技引領,探索節水新途徑
堅持“開源與節流并重、開發與保護并舉,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的節水原則,與企業清潔生產相結合,與水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與城市廢水的資源化利用相結合,積極探索節水的新途徑、新方法。
一是積極推行科技節水工作。加強節水科學研究,加快科技項目改造,先后出臺了推進新型工業化扶持項目和節水減排項目資金補助政策,扶持企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積極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近年來,全市完成節水技改項目316項,總投資2.49億元,年節水量達8255萬立方米。
二是全面完善城市供水設施。為提高供水基礎設施水平,近五年共投資14.9億元,鋪設供水管網929.2公里,實現“一戶一表”。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水量,管網漏損率下降至11.21%。
三是加快建設污水處理工程。加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完善污水管網收集系統,實施污水管網支管到戶工程,提高污水截流處理率和污水設施利用率。市區13座污水處理廠正在實施尾水升級改造工程,由原來的一級B標準提高到一級A,并配套建設了再生水生產設施。目前,市區污水處理率達93.42%,城市水環境明顯改善。
四是開辟雨水、再生水資源化利用途徑。經過幾年的努力,市區所有新建大型公園和公共綠地全部配套建設了雨水收集利用設施,透水地面得到廣泛應用,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科普基地和高科技工業園區廣泛推廣雨水的收集利用,城市綠化、道路沖洗已逐步改用再生水。
“十二五”期間,蘇州將把節水減排工作貫穿于經濟發展全過程和社會生活各個環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鞏固創建成果,扎實推進,不斷開創節水新局面,譜寫人水和諧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