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載風雨歷程 揚帆節水新起點
——貴陽市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紀實
“中國避暑之都”——綠綠的貴陽、爽爽的貴陽,是一座新興的綜合性城市,也是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通信樞紐及旅游中心。
我市地處西南內陸淺腹、云貴高原東側,平均海拔1250米,年均溫度15.3℃。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占全市總面積的73%,林地面積4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9%,2008年被建設部授予“國家園林城市”稱號。我市資源豐富,青山綠水,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濕度適中,緯度合適,海拔適宜,災害少見,其中又以貴陽夏季最為舒適,最熱月平均溫度為23.9℃。我市自然景色優美,真正彰顯“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高原明珠特色。2000年,貴陽市啟動母親河南明河“環境綜合整治工程”,使南明河一年一個樣,三年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2006年,被建設部授予“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稱號。“明河清流水悠悠”的南明河穿城而過,城區沿河兩岸風光旖旎,優美人居相映成輝,貴陽是一座亮麗而又年青的城市。
貴陽城市節水工作起步于1981年,到今天已經走過了30年的風雨歷程;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始于1998年,至今已經歷了12年的奮斗歷程。多年來,貴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供水、節水工作,提出要以“知行合一,協力爭先”的貴陽精神,通過綜合運用法律、行政、工程、經濟、科技等多種手段,城市節水工作邁出了新的步伐,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貴陽市把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與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推進城市經濟發展、樹立城市形象緊密結合起來,找準結合點,相互促進。成立了以市委副書記、市長為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副組長,全市20個委、辦、局、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貴陽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制訂了《貴陽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活動實施方案》,建立科學的目標責任體系,將創建工作縱深推進到全市各區、各辦事處及社區、群策群力、扎實認真地開展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使創建所有指標體系(除非常規水資源替代率外)全部達到節水型城市標準。
結合貴陽屬經濟欠發達的內陸城市,城市節水工作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飲用水安全。紅楓湖、百花湖、阿哈水庫是貴陽市民珍貴的“三口水缸”。貴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保護水資源及居民飲用水安全的問題。2007年,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兩湖一庫管理局,下最大的決心、采取最強硬的措施,徹底解決兩湖一庫污染問題,不給子孫留后患。通過對兩湖一庫的治理,水庫水質明顯好轉,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二是做好每年的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工作,每年早謀劃、早安排,通過積極倡導、廣泛動員,廣大市民的節水意識和自覺行為,已化為貴陽市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的強大動力。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興建多座污水處理廠,貴陽市污水處理率已超過標準要求。
四是按照用水性質的不同,實行了分門別類、突出重點的系統管理模式,將月取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非居民用水戶納入計劃用水管理。
五是加大節水科研和設施建設。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日常節水管理,更新了貴陽節水網,宣傳節水知識,積極推廣節水科技。貴陽市開發了非居民計劃用水查詢系統 ,在節水辦及供水公司辦事大廳各放一臺,內容包括“節水介紹、用戶信息、加價水費、用水計劃、用水報表、計算演示、辦事流程、政策法規、聯系我們”,更科學、更高效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實現節水業務辦公數字化。
六是開發節水業務管理系統,將用戶基本信息輸入微機,建立用戶管理電子檔案,如在施工用水管理中,用戶辦理的施工用水許可證將要到期時,電腦會自動亮燈報警提示,便于我們及時與用戶聯系完善相關手續,以免用戶未注銷施工用水許可證造成超計劃,實現人性化管理。
七是轉變政府職能變管理為服務,將年審用水計劃業務放在市政府政務大廳受理,極大的方便了用戶辦理用水計劃。
八是超計劃加價水費與日常水費捆綁收費,且由供水公司代收,提高了超計劃加價水費的收繳率,更好的實現貴陽市非居民用水單位的計劃管理。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貴陽市的節約用水、科學用水、合理用水水平大幅提高。今后,貴陽市還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務實的作風,鞏固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成果,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建設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