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開展城市節水管理工作 實施系統管理控制管網漏損
――紹興市城市節水工作交流
紹興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500年的建城史,素有“山清水秀之鄉、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的盛譽,又有水鄉、酒鄉和書法之鄉、戲曲之鄉、名士之鄉的美稱。近年來,紹興的經濟社會保持持續發展,2009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37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8100美元。同時,各項社會事業、城市建設管理、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績,先后獲得中國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等榮譽。
特別是幾年來,紹興市十分重視城市節水工作和節水型城市的創建,積極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200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進一步加大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的工作力度,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加強節約用水工作作為紹興推進城市化的重要工作內容。通過創建,節約用水基礎管理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強,節水考核指標總體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2009年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81.71%,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4.65%,地方經濟快速發展,而城市用水總量增長平穩回落。2005年順利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成為全國第二批國家節水型城市,2009年又通過節水型城市復查。
一、重視節水工作,健全管理機構,履行管理職能
紹興因水聞名,因水而興。紹興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450毫米,降雨量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梅雨季和臺風季。紹興平原水資源總量為11.5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760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數的三分之一。保障紹興平原城市用水的優質水資源尤其顯得重要需要珍惜,做好城市節水工作對紹興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必要性。
紹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水型城市的建設,把城市節水工作看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是貫徹保護環境、資源基本國策的一項重大的戰略措施,是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把加強城市節水工作和創建節水型城市納入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
紹興市在精減機構、減員增效的背景下,常設節約用水辦公室,把城市節水工作列為政府的一項工作職能,對節水工作做到機構不撤、力量充實,并把節水管理機構工作經費以政府全額撥款予以保障,從資金上確保節水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近年來,節水管理機構積極履行職責,全力宣傳、貫徹國家節約用水的方針、政策、法規,開展城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管理工作,編制實施城市節約用水中長期規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和督促、落實節水措施。
紹興市成立的紹興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整合城市的原水、制水、供水、排水資源,使各個環節實現了資源共享,有效地優化投資結構和水資源的綜合配置,也為利用價格機制節水創造了條件。
二、開展節水宣傳,展示節水成就,增強節水意識
一是開展媒體的節水宣傳。充分利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世界環境日等載體,以電視、廣播、報刊等多種宣傳媒體,宣傳水資源節約的重要意義,宣傳節水技術、節水方法、節水管理經驗和事跡,宣傳科學用水、一水多用、循環用水、反對浪費用水,宣傳相關城市節水的標準和規范。如2009年和2010年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期,利用市區公交車載電視和大型電子廣告牌,滾動播放宣傳口號16萬條·次。通過輿論宣傳,使市民的節水意識和依法節水的觀念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對節約用水的認識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形成了“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
二是組織萬人節水簽名活動。2007年,紹興市節水管理部門組織開展了“節水宣傳進學校、進社區暨節水萬人簽名活動”;顒又校舶l放節水宣傳資料和節水萬人簽名活動倡議書一萬余份,有兩萬多市民參與了簽名活動。通過進學校、進社區的節水宣傳,使市民更加了解了紹興水資源現狀和節水的必要性,熟悉了日常生活中的節水小常識、節水經驗和節水措施。
三是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宣傳。紹興市節水辦利用“紹興數字城建”網站開辟“城市節水”網頁,設置“政策法規、規范標準、節水知識、節水技術、信息交流、通知公告、互動平臺”等7個支欄目,重點宣傳城市節水政策法規、規范標準、節水知識、節水技術等內容,共收集43個條文進行網上宣傳。如“規范標準”欄目中宣傳新制訂的國家標準《企業水平衡與測試通則(GB/T12452-2008)》和“節水技術”欄目的《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等,對于用水企業(單位)及時了解相關節水標準、技術,提高內部節水管理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四是參加節水型城市十年成就展。2007年8月,紹興市根據建設部的統一部署,赴京參與了全國創建節水型城市十年成就展的布展,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以“為了生命之源”為主題,以“科學開源、治污為本、節流優先、節水宣傳、企業節水、使用節水器具、控制管網漏損”為內容,介紹了紹興市城市節水經驗和成果,得到了領導和參會人員的好評。同時通過觀看兄弟城市的展覽,也學到了好的節水管理經驗,對于進一步做好做深本地的城市節水管理工作得到了有益啟示和幫助。
三、制訂節水政策,明確節水目標,規范節水行為
一是制訂并實施方案和相關制度。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鞏固和提高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相繼制訂了《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紹興市節能減排工作行動綱要》、《紹興市區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紹興市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城市節約用水工作實施方案》,這些方案和相關制度的制訂,為進一步推動紹興市節水工作,使節水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紹興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明確了工作目標和方向。
二是制訂有差別的節水收費政策。市建設局會同市發改委、市水務集團,在調研的基礎上,起草了居民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方案,并經價格聽證會論證,從2006年7月1日起在市區率先對一戶一表居民用戶實施了階梯式計量水價收費政策。實施階梯式水價后,居民的節水意識明顯增強,居民用水量明顯下降。2009年紹興市區人均居民用水量為97升/人·日,明顯低于國家《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標準》120-180升/人·日的下限值指標。
三是完善節水設施“三同時”規定。紹興市在新修訂出臺的《紹興市區節約用水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節水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市建設局等相關部門又配套制訂了《紹興市區建設項目節約用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建設管理辦法(試行)》,把節水設施“三同時” 納入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的重要內容,同時規范了節水設施從設計方案審查到項目竣工驗收的各項程序,從源頭上控制了高耗水設施的使用,真正把節水設施設備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落到了實處。
四是加強計劃和定額用水管理。紹興市在1986年就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對非居民用水按季進行用水考核,實行超計劃用水加價收費政策。1989年以來,相繼制訂了《紹興市計劃用水指標核定考核規則》、《紹興市生活用水試行定額標準》、《紹興市主要工業產品用水定額》,使核定用水指標有規可循,考核原則有據可依。2008年5月根據新形勢發展需要,又修訂了《紹興市區工業用水定額(試行)》、《紹興市區生活與公共用水定額(試行)》,并由市政府發布。該定額涵蓋工業、城鄉居民生活和公共用水等48個行業,為市區涉水規劃編制、工程項目設計、取水許可管理、建設項目用水論證、確定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和各類用水考核基數提供了依據,同時也為用水單位挖掘節水潛力,落實節水措施,降低用水單耗提供了參考。節水管理部門嚴格按照用水定額,按時對計劃用水單位下達用水指標,實行季度定額考核。
五是利用價格杠桿約束用水行為。2010年8月市發改委對自來水價格進行了調整,居民用水提高到2.5元/立方米(其中自來水1.8元/立方米,污水處理費0.7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水提高到2.7元/立方米(不包括污水處理費),一般工商業污水處理費1.6元/立方米,污染嚴重及高耗水行業污水處理費為2.2元/立方米;對特種行業(如經營性浴場、洗車行)提高自來水價格的征收,為5.5元/立方米。通過價格調節,用水單位的節水意識明顯增加,不少用水單位加強內部用水管理,建立內部用水考核制度,更新用水設備和器具。如紹興文理學院公共浴室采用電子刷卡消費,學生宿舍樓以房間計量,同時按3立方米/人.月的用水基數進行考核,超過部分水費由學生自負。
四、加大設施投入,注重節水實效,提高用水效率
一是安排政府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節水設施投入。2007年7月市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中明確,為推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設立節能降耗專項資金。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企業節能降耗專項資金l000萬元,專項用于市區企業節能降耗的獎勵、節能技術、清潔生產的推廣以及節能項目的扶持等。如市區投資20萬元以上的節能、節水技術改造項目,按設備投資額的20%以內給予資金扶持。
二是執行國家有關產業政策,限制高耗水項目。按照國家經貿委頒布的《限制高耗水項目目錄及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藝和高耗水設備目錄》的有關規定,紹興相關管理部門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限制高耗水項目,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藝和高耗水設備,積極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保持紹興市區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工業產品取水量單耗處于較好的水平。極大部分取水單耗遠遠低于國家定額標準。
三是用水單位通過節水技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幾年來,市區工業企業自籌資金用于內部節水設施建設和節水技改累計達6000多萬元,增加日節水能力18萬立方米。如紹興化工有限公司在易地新建廠區時投入500多萬元,建設3000立方米/小時的工藝冷卻水循環利用設施,并于2006年起投入運行,年重復利用量達2700多萬立方米;浙江震元制藥有限公司是我市用水量較大的單位之一,該公司陸續投資近千萬元進行節水設施建設和節水技改,對冷卻水進行了循環使用,水的重復利用率高達95.7%,年節水量達1000多萬立方米;浙江新建紡織有限公司投資100多萬元,采用逆流漂洗技術對工藝水進行回用,使工藝水回用率提高了25%。
四是嚴格節水產品市場準入,全面普及節水器具。嚴禁高耗水衛生器具進入市場流通領域,嚴禁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老式水箱、便器。多年來,有關部門對衛生潔具經銷市場進行日常檢查,目前市場中需淘汰的衛生潔具已絕跡。并多次開展對便器、水箱的普查和改造工作,嚴格執行《紹興市房屋便器水箱應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凡計劃用水單位的房屋內未完成淘汰便器水箱和配件更換的,由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更換;對計劃用水單位以外的公有房屋,仍安裝淘汰便器水箱和配件的,督促房屋產權單位或房屋管理部門制定計劃,分期分批進行改造。
五、創新工作機制,實施系統管理,控制管網漏損
控制城市管網漏損既是城市節水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降低城市供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效益的必要手段。如何控制城市管網漏損一直以來是城市供水行業普遍難以解決的問題。紹興市自2003年以來,在這方面大做節水的文章,并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通過多年深入細致的工作,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年年下降。2009年紹興市區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下降到4.65%,比六年前下降了8%,年節約水量達480萬立方米。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水平趨于全國行業領先地位,2007年獲建設部“全國城市節水優秀范例獎”榮譽稱號。其主要做法有:
(一)創新體制機制,增強內部競爭。一是根據紹興城市的拓展,及時探索供水區域化管理模式。從2003年起,相繼建立了越城、袍江、城東、城南、鏡湖五個分公司,明確管理權責,安裝區域考核表,量化漏失水量,實施動態考評,增強了各分公司之間的良性競爭氛圍。完善檢漏、搶修體制,分別劃分為四個班組,實施定期交叉檢漏、巡檢,修理,促進了班組與班組、成員與成員間的競爭,管網維護、搶修速度與質量得到提高。二是實行目標管理,進行動態考核。供水企業每年年初確立年度漏損內控指標,并按月分解到各分公司和班組,建立主要崗位定量考核機制,激勵聽漏、搶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制訂檢漏、搶修等崗位的定量考核薪酬制度。
(二)優化供水管網,消除潛在隱患。一是加快管網更新改造。由于供水管網長期埋于地下,因自然老化、土壤腐蝕、外力破壞及施工質量等原因都會引發管網破損,造成水量大量流失。為此,供水企業制訂了舊管網改造規劃,自2003年以來共投資1500余萬元,對使用年份比較長、材質較差的、經常性漏水的管線進行分批改造,共改造舊管線50余公里。二是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給水工程質量的好壞與管網漏損有直接關系,通過嚴把工程安裝質量關,對工程安裝的關鍵過程或隱蔽工程確保有自己的工程管理人員到場;嚴把管材的選用質量關,對主要管線采用球墨鑄鐵管,對一戶一表改造采用不銹鋼復合管;同時及時切除不具備使用功能的斷頭管,消除漏水隱患。三是強化管線日常管理。近年來,由于城市建設發展迅速,城市改造工程頻繁,挖斷或挖破管線的現象時有發生。為盡可能預防和減少管網損壞,通過開展管網普查,在此基礎上建立詳細的管網及其設施臺帳,定期進行檢查和維護;落實重要管線及設施的巡查機制,對供水主干管設立標志樁,對供水管線沿線的施工工程、違章占壓等情況與有關單位協調溝通,以防發生各種意外;四是強化搶修隊伍的建設,制訂和完善管網搶修預案,組織開展實戰演練,提高了對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并向社會公布24小時報修、服務熱線,全天候及時響應各類報修。
(三)規范計量設施,加強營業管理。一是加快對老小區一戶一表改造,解決內漏引發的水費糾紛。對居民住宅小區安裝考核表,在深夜通過考核表的走動判別小區內漏情況,改變了過去盲目查漏,耗時費力的狀況;對所有新裝消火栓安裝計量水表,對管道沖洗、排放水量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實施計量,避免“失之于控”的狀態;此外,制訂水表周檢計劃,按規定期限對水表進行強制性周檢,確保貿易結算水表計量準確,避免計量不正引發的水費糾紛。二是完善表務管理等相關制度,抓好拆遷過程中的表務管理。對抄表人員實施責任制考核,規范抄表行為,提高了水表抄見率、抄表及時率、準確率,做到一戶一表水表每月抄見,大用戶水表按周抄見,發現表;虍惓1磉M行及時處理;對用水大戶安裝遠傳水表進行實時監控,探索應用新型水表,盡可能地避免水量的流失。三是建立用水監察隊伍,加強內部稽查。對各類偷盜水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打擊活動,如通過對歷史用水情況的整理分析,開展定期、不定期的稽查;主動與綠化用水單位簽訂協議,指定20多只消火栓作為綠化用水點,解決綠化用水困難,有效遏制了消火栓違章用水現象的發生。四是建立漏損舉報獎勵機制,讓市民積極參與其中,為降漏工作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
(四)構建信息系統,確保管網安全。一是利用GIS系統提供信息平臺。專門成立了管網普查小組,通過管網的實地普查,在GIS系統上建立了包括管道安裝時間、安裝地點、埋設深度、管材、口徑、修理記錄、查漏記錄的技術檔案。通過這一基礎信息平臺,不僅為管網維護管理、搶修、檢漏等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時為舊管網改造提供了翔實的數據,推進了舊管網改造的及時性和合理性。二是建立調度系統實施在線監控。通過設置的46個測壓點和22個流量監測點,實時反饋的水壓、流量,做到合理確定供水水壓,實施科學、經濟調度,避免水壓過高造成管線破裂、漏量加大的損失;利用壓力、流量曲線圖進行對比分析及時發現漏水區域,為搶修贏得了時間,減少了漏損水量。三是通過營業系統加強量化分析。通過營業管理系統加強對異常用戶水量的分析,及時指導聽漏部門做好管線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