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協 | 協會機構 | 協會動態 | 水業新聞 | 熱點專題 | 行業手冊 | 招標信息 | 會展信息 | 學術論壇
企業之窗 | 求職招聘 | 行業論文 | 行業專家 | 書籍下載 | 工程范例 | 行業分析 | 下載專區 | 會員專區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協會制度
     組織機構
     第一屆理事會
     主要領導
     省級協會
     協會會員
     聯系方式
    水協機構           更多
 秘書處
 科學技術委員會
 供水專業委員會
 排水專業委員會
 節約用水工作委員會
 設備材料工作委員會
 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
 企業文化工作委員會
    協會會員            更多
北京市城鎮供水協會
遼寧省城鎮供水協會
天津市供水管理處
天津市城鎮供水協會
河北省城鎮供水協會
太原市自來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來水公司
包頭市供水總公司
    地方水協            更多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天津市水協
  上海市供水行業協會
  內蒙古水協
  山西省城鎮供水協會
  黑龍江水協
  吉林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江蘇省城鎮供水協會
濟南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匯報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發布時間: 2007-05-23  【進入論壇】

濟南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匯報

 

 

濟南市節約用水辦公室

 

 

幾年來,我市城市節水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促進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改善水環境、提升產業層次、規范城市節水管理為中心,堅持“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把城市節水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創建節水型城市,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 濟南市創建節水型城市的基本情況

濟南市于2002年獲得首批全國節水型城市榮譽稱號,為保持好這項榮譽,市委、市政府把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放在首位,高度重視城市供水、節水、水污染防治工作,堅持把解決水的問題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來抓,通過長期、持續地開展創建節水型城市活動,形成了科學、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城市水資源的管理體系,提高了城市節約用水的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恢復和保護了泉城風貌。我市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的幾點做法:

一是領導重視、齊抓共管,為持續創建節水型城市提供保障。實踐證明,持續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離不開市委、市政府支持。自2002年以來,市政府每年都組織召開一次全市性的城市節水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城市節水工作,截止今年已連續召開了6次,市領導都親臨會議。并對城市供水、節水、污水治理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改善水環境工作做重要講話。市人大、政協多次視察城市節水工作,為我市創建節水型城市提出意見和建議,市婦聯和共青團配合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開展了節水進家庭、進校園活動,從家庭抓起,從校園做起,培養節水意識。為保證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的連續性,市政府根據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人員變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確保了我市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持久開展。

二是健全節水管理機構,保證了城市節水工作的開展。城市節水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為全面提升城市節水工作,市政府建立了市、區兩級節水管理機構,形成了條塊結合的城市節水管理體系。為充分發揮各級職能部門的作用,將城市節水管理職能下移,調動了區級節水管理部門的積極性。依法加強了對用水單位節水檢查,實施了超計劃超定額加價水費征收。建立了對中水設施、二次供水設施建設和安全運行情況檢查機制。積極推廣節水新設備、新器具、新工藝。依法建立了城市節水統計工作網絡,定期填報有關報表,使城市節水工作網絡化。同時,我市重視節水資金投入,先后投資8000余萬元建設了玉繡河綜合治理引水工程、濟西水源抽水試驗工程等,為濟南市節水保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廣泛開展城市節水宣傳活動,樹立節水保泉意識。幾年來,市政府十分重視城市節水宣傳活動,緊緊圍繞節水保泉這個中心,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每年圍繞一個主題,結合我市實際,利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世界環境日等活動為契機,利用報刊、電臺、電視臺、濟南節水網等媒介廣泛宣傳我市的水資源形勢和城市節水的重要意義,宣傳節水政策法規,宣傳節水常識和方式方法,以及節水先進典型。并通過舉辦節水知識競賽、節水文藝演唱會、節水攝影書畫藝術展、攝制節水專題片、開展愛泉城、愛泉水,泉城節水小衛士、組織“節水進社區、校園”、“城市節水標志”評選、節水志愿者宣講等活動,增強了與廣大市民的交流,讓他們了解城市節水的緊迫感,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護水、愛水、惜水,在全社會形成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的良好氛圍。

四是積極開展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節水型社區活動。市政府為把創建節水型城市工作落到實處,以社區和企業為重點。依照《節水型企業(單位)目標導則》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濟南市關于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的實施意見》。劃分了創建活動的時間安排和工作重點,提出把“創企”工作重點放在全市用水大戶,如冶金、石化、火力發電等行業上,利用企業本身的技術力量和節水工作的技術指導進行創建活動。濟南鋼鐵集團總公司對各生產工序積極開展節水技術革新改造,推廣應用先進節水工藝和設備,創新主要生產工藝技術,自2002年以來組織實施各類節水技術改造項目13項,投資1881萬元。鋼產量由2002年的381萬噸,發展到2005年的1042萬噸,噸鋼新水由2002年的8.45立方米持續降至2005年的3.78立方米,降低了4.58立方米。至今已有37家企業(單位)被市政府或省建設廳命名為節水型企業(單位)。為把節水工作推向基層和居民家中,我們積極開展節水型社區創建活動,七里河社區已被省建設廳、省經貿委命名為節水型社區,成為我市第一家節水型社區

五是建立完善法規體系,依法開展城市節水工作。市政府十分重視城市供水、節水、保泉和水環境保護的法規建設,先后出臺了《濟南市城市自來水供水管理辦法》、《濟南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水資源管理辦法》等法規,以及《濟南市城市二次供水管理辦法》、《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等政府令。截止到目前,全市已制定下發有關城市供水、節水、保泉和水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文件等100余件。尤其是2005年頒布《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明確規定把名泉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要求在財政預算內安排名泉保護專項經費。同時規定采取封閉自備井、建設污水處理設施等措施維護良好的泉水生態環境。這些規章制度的頒布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水保泉工作的開展,為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奠定了法律基礎。

二、   認真開展創建節水型城市活動,努力改善城市水環境。

為更好地推進創建節水型城市活動,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強規劃控制,明確節水工作目標。節約用水規劃是指導全市節水工作協調推進的重要依據。市政府十分重視城市節水規劃編制工作,通過調研、專家論證,我們在《“九五”城市節水規劃》的基礎上,研究編制了《“十五”城市節水規劃》、《“十一五”城市節水規劃》,在規劃中突出了非常規水資源的利用,并著手編制了《濟南市“十一五”規劃雨水專項規劃》。這些中長期規劃的編制對于確定城市節水中長期發展方向和目標,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實施封井,限制地下水開采。2001年開始,我市開展了大規模封閉自備井的行動,成立了封井保泉領導小組,分管副市長掛帥,各相關部門聯合行動。凡是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自備井全部實施封閉。對公共供水服務范圍以外的自備井實行計劃開采。同時嚴格自備井審批、驗收制度,有效地遏止了自備井開采無序的問題。我市2003年開展的第三輪封井保泉專項行動又被列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內容之一,并制定了詳實的封閉自備井工作方案。按照總體策劃、有序推進、分類實施、重點突破的思路封閉泉域范圍內具備封閉條件的自備井。2001年我市開展封井保泉工作以來,共封閉深層自備井307眼,淺層井1500余眼,年減少地下水開采量近1億立方米。對尚未達到封閉條件的自備井實行計劃開采,并下達取水計劃。有效地控制了地下水的開采,為泉水的長年噴涌打下了基礎。

(三)加強用水管理,強化節水措施。我市用水單位的計劃管理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城市管理節水部門與供水部門,隨時把新增用水戶納入計劃與考核系統。自2004年起,改革城市節水計劃編制、下達、考核辦法,按照三年加權的方法,每半年下達一次用水計劃,按季度組織考核,超指標用水的,征收超計劃超定額水費,用經濟手段強化城市節水措施,從而提高了使用中水和建設中水工程的積極性,發展再生水利用。并依據《節水型城市目標導則》的要求,推進定額用水試行工作,對產品單一的大中型企業,如濟南卷煙廠、盧堡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等采用單位產品用水定額進行用水計劃管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根據《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我市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實施配套建設中水工程。市城市節水管理部門在審批基建施工用水計劃時,嚴格按照規定,積極推行工程項目與節水設施實行“三同時”的規定。

(四)加大節水型設備和器具的推廣力度。推廣應用節水新產品、新設備、新器具、新技術是城市節水工作的重要載體,是節水成效的直接體現。我市通過組織舉辦交流會、演示會等形式,鼓勵社會各界對節水新產品的研發,并搭建信息平臺,促進有價值的節水專利成果盡快轉化為水產品。按照有關規定,強制推廣使用國家規定的節水新產品新器具,并對新建項目使用節水器具進行嚴格把關。在用戶申報基建工程臨時用水計劃審批工作中,同時審查節水器具使用情況,目前新建工程項目節水器具普及率已達到100%。加強節水新器具新設備推廣使用的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城市節水管理部門與技術質檢部門密切配合,加大了對器具銷售市場的檢查力度,杜絕淘汰產品在市場流通。不定期深入各用水單位和居民社區進行節水器具的指導和檢查。

(五)多渠道開源,積極開展再生水循環利用。污水資源化是緩解城市水資源緊缺的有效途徑,是開源的重要措施。我市中水工程建設試點工作始于1988年。特別是《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后, 市政府按照“全面規劃、點面結合、新老并舉、分步實施、措施到位”的原則,狠抓落實。依法對城市規劃區內的42個大中專院校下達了濟南市城市中水設施建設計劃的通知。對應建而逾期未配套建設中水設施的,依據《中水辦法》規定進行了經濟處罰,并相應削減20%的計劃用水量或用水定額,運用法律和經濟的手段,推進配套建設中水設施。自2005年開始,市政公用局列入市政府建設規劃審圖辦公室聯合辦公,對中水工程建設圖紙進行審核,從源頭實施監控。目前,全市已建成建筑中水工程63,區域中水管網63.2公里,日回用量5.2萬立方米,對節水保泉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同時,多渠道開源,鼓勵企業單位開發利用城市非傳統水源。2005年,共利用非傳統水源約2018萬立方米。積極探索空調冷凝水回收途徑。凡是采用公共建筑集中制冷方式的要求采用無漂溢冷卻塔;辦公場所及住宅使用單體空調的,提倡采取室內回收冷凝水的方法收集。積極進行雨水搜集利用的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新建雨水池或充分利用雨水匯流系統搜集雨水,經處理后應用于環境生態用水。

六)加強城市供水監管,確保城市用水安全。減少管網漏失率,既是供水企業強化管理的一項重要考核指標,也是城市節水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自2001年以來,市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對使用50年以上的舊管網與劣質管線進行改造,同時采用德國引進的先進檢漏儀器,開展管線尋漏,供水管網的漏失率達到11.9%。加強了二次供管理。2005年底已有411家二次供水單位納入管理,并建立了二次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全市已驗收的二次供水設施、消毒、人員上崗等基礎資料登記造冊錄入微機管理。為確保供水安全和群眾飲用水安全,市政府加大了對城市供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質督察力度,完善了城市用水水質檢測、督察機構和工作機制。

(七)科學制定用水價格,有效促進城市節水工作。為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調動各企事業單位節約用水、循環用水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保障城市供水事業的良性發展,市政府采取小步快跑、循序漸進的方法,提高自來水供水價格和水資源費價格,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調控作用。按照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提高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促進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化的通知》(魯政辦﹝200461號)的要求,我市于200571提高了污水處理費標準,平均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提高到0.8元,并采取措施強化污水處理費征收工作。為鼓勵污水再生利用,加快污水和中水設施建設,促進水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市物價部門出臺了我市再生水臨時價格,臨時銷售價格為每立方1.00元。合理運用價格調節,充分發揮了再生水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八)加強水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幾年來,市政府將防治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環境作為全市環保工作的重點,切實加強了治理措施。2003年,市政府提出了創建生態城市的長遠目標和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的近期目標,制定了“創模”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展開了大規模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實施了20項專項整治行動。特別是把城市河道截污工程,納入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實行排水許可制度,加強城市排水管理。對單位、區域的排水指定排水管網,按規定水量、水質排放。二是加大污水管網建設,擴大污水收集范圍,提高污水處理廠處理量,減少污水污染城區河道。三是加快中小型中水處理站建設,采取“全面截污、就近收集、分散處理、中水回用”的污水治理模式,配合河道截污工程,建設中小型中水處理站,與城市污水管網并網,污水凈化后回放河道補充水源,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九)加強水源涵養工作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市市區地下水資源主要來自南部山區近千平方公里的補給區,多年來,市政府堅持實施大環境綠化和保泉工程,采取計劃包干,落實領導責任制等措施,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綠化荒山109.4萬畝,補植疏殘林30萬畝,工程區內林木覆蓋率由1993年的17.6%提高到26%,有效地減少了地表徑流,增加了地下水的補給,在正常降水年份每年可補給1億立方米以上的地下水資源,有效的減少了地表水徑流,增加泉水補給。

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據統計“十五期間”我市城市累計節水1.78億立方米。2005年萬元GDP新水量降至24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93%。節水綜合指標列全國先進行列。連續10年被評為“山東省城市節水先進城市”,1995年被評為“全國節水先進城市”,2002被評為“國家節水型城市”、申報的“山東省濟南市城市節水及供水保障”項目,被國家建設部評為2002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是認真對照新標準和我市實際,仍存在著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是我市雖然投資更換了50年以上的舊管網,但是城市管網漏失率仍然偏高,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管理,降低漏失率。二是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需要進一步提高,污水資源化、非傳統水源利用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三是加大公共管網覆蓋面,加強封閉自備井工作力度,確保泉水常年噴涌。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承辦: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9164號-1 京ICP備12049164號-2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5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投稿 - 友情鏈接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