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 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
上海市節約用水辦公室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部署和要求,2006年上海的節約用水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堅持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的方針,在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一、以復查為動力,全面推進上海的節約用水工作
建設部2006年140號文件下達以后,我們立即組織人員,按照《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進行對照檢查,市水務局分管局長親自召集會議,聽取匯報,提出整改意見,按照復查要求,我們在規定時間內,已將節水型城市命名后的創建工作總結、以及表明達到節水型城市有關要求的各項匯總材料和逐項說明材料、自查評分結果都上報建設部,以實際行動迎接復查。主要工作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廣泛宣傳
上海市委、市政府在貫徹黨中央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工作中,不失時機地把建設節水型城市工作擺到主要的議事日程。經市政府批轉下發2006第15號文市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頒發的《關于本市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加強節水型社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充分體現了各級領導的重視,為加強領導,調整了市節約用水辦公室組織,保留了上海市計劃用水辦公室機構,從體制和機制上保證了節約用水工作的開展。
按照建設部《關于開展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活動的通知》精神,每年我們都根據不同的節水主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節水宣傳活動。2006年5月14日—20日舉辦了以“資源節約、人水和諧”為主題的節水宣傳周活動,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制定規劃、建設法制、扎實推進
2003年5月由市政府批準的《上海市節約用水規劃》為指導城市節約用水工作起到積極作用,2006年我們結合上海市“十一五”水資源總體目標和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作了進一步的完善。
2003年起,對原《上海市供水管理條例》進行了修改,于2006年7月正式頒布,對《上海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經過數次修訂,目前正轉入報批階段,與此同時,相距出臺的《節水型機動車清洗設備使用管理辦法》等一批規范性文件。在市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中,保留了“用水計劃審批”和“建設項目節水設施方案的審核”事項,使節約用水做到依法行政。
(三)控制源頭、強化管理、穩步推進
上海的節約用水工作之所以能持之以恒地發展,并保持健康發展與加強節水管理建立一套較完善的節水管理體系是分不開的,其主要內容有:
1、強化取水評審管理
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需取用水資源,都必須進行水資源論證,對未經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的,或論證報告未獲得專家評審的不予批準取水,從而從源頭上得到控制。
同時,在用水單位審批用水計劃時,要求凡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設項目必須先辦理節水項目“三同時”行政審批事項,再落實用水計劃,目前全市月用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的單位用水都在按此規定執行。
2、堅持計劃用水管理
根據國家和本市節約用水法規規定,上海始終堅持計劃用水管理。為了保證計劃用水管理的全覆蓋,我們每年對新用戶的工作列入管理部門的考核范疇,通過幾年來的努力,盡管上海每年有上千家單位搬遷,但同時也有上千家單位列入計劃用水考核,使這項工作進入良性循環,據統計,目前全市計劃用水率達95%以上。
3、積極征收超計劃加價水費
超計劃加價水費是由國家法規明確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是政府在水資源管理中通過經濟手段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多年來,我們在大力開展節約用水工作的同時,積極做好超計劃加價水費的征收工作。2006年,全市共征收超計劃加價水費7000余萬元。通過征收,使企業(單位)節水意識得到了提高,社會責任得到加強。超計劃加價水費的征收既體現了國家對水資源的有償使用,又促進了用水單位的節水工作。
4、開展用水定額修編
制定科學合理的用水定額是開展節約用水管理的基礎。近年來,在原有的用水定額標準的基礎上,重點開展對行業用水定額的修編工作。2004年起,對原《上海市用水定額(試行)》開展了修編工作,相繼完成了學校、賓館和醫院等主要非工業行業的用水定額修編(正在申報地方標準)。今年起正在開展對主要工業行業的用水定額修編。
5、穩步推進節水管理的新方法
用水定額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慎重對待,穩步推進。目前正在試行的是計劃與定額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在用水計劃的編制過程中,以用水定額為依據,逐步完善計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為了使用水管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近年來,在用水定額管理上,以試點引路,在學校、賓館和醫院等主要非工業行業中進行了探索,今后將逐步擴大到其它行業。
(四)統籌調度,推進集約供水,減低漏失
集約化供水是指對水資源進行高效配置,實施原水統籌、水廠歸并、一網調度、規模經營、優質服務的自來水供應方式。根據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水資源特點和城市供水的發展水平,全面推進集約化供水是一項重大舉措,有利于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減低管網漏失率,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提高全行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提高供水水質和提供優質服務;有利于促進本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004年起,市水務局會同相關區政府,在青浦東部兩鎮、松江東北三鎮和寶山區、奉賢區、嘉定區,采用由就近市屬公司逐步切換和全面接管、區屬骨干企業就近全面接管的方式,全面推進集約化供水工作,其中資產處置原則是國有資產無償劃轉,需要階段性使用的設施采用零租賃;人員安置原則是區級自來水公司的職工全部接收,鄉鎮水廠按每萬m3配置10人(市屬供水企業為8人/萬m3)的原則吸納;投資補貼原則是由區政府適當補貼。
在2004年、2005年大力推進集約化工作的基礎上,2006年的集約化供水工作也取得了較大進展。截至2006年底,共關閉了60口地下深井,完成了閔行區浦江鎮的集約化供水體制改革,在寶山、金山、奉賢等區縣推進了集約化工程的實施,共關閉了33座水廠,新增受益人口77萬人,新增集約化面積860平方公里。上海市供水集約化工程累計已經關閉水廠64家,累計受益人口達到了128萬人,集約化總面積達到了1350平方公里。
(五)理順體制,改造二次供水,提升服務
目前上海居民住宅小區的自來水服務供應分別由物業企業和供水企業承擔。由于設施材質和分段管理等原因,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水質不佳、屋頂水箱漏水等水資源浪費情況較為普遍。
理順二次供水管理體制、實施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是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節約水資源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需要,也是貫徹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的需要。
2006年在對二次供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推進二次供水管理體制改革,聯合相關部門出臺《關于理順本市二次供水設施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制訂《上海市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移交辦法》以及《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設施接受標準》,擬定明年改造計劃,做好全面準備,確保明年正式啟動。
(六)理順水價,開征水資源費,有償使用
價格刺激是促進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內外一致認同的節約用水較為有效的方法。經過多年探索實踐,上海已初步形成了由原先單一的自來水水價發展而成的由水資源費、自來水水費、排水費組成的較合理、系統的水價體系,水價逐漸向科學合理、體現水資源價值、促進資源節約的方向發展。
1、實行“階梯式”排水費
2004年,本市調高了排水費收費標準,同時開始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制度,以鼓勵節約使用與循環利用水資源。新的收費標準打破了原先所有用戶按照一個標準收取排水費的做法,將用戶劃分為居民用戶、機關事業單位、一般排水戶和重點監測戶四檔,并根據排放污(廢)水的性質實行分類計價,拉開差距。在此次調價中,對居民用戶排水費實行“階梯式”水價,充分體現了多排放多付費的原則,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鼓勵居民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2、征收水資源費
為體現國家對國有資源實行有償使用的基本策略,提倡節約用水,珍惜有限的可利用水資源,2003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的《上海市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凡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支付水資源費,這標志著在上海市行政區域水資源無償使用的歷史正式劃上句號。通過征收水資源費,取水戶和用水戶逐步樹立起水的資源性理念,提高了廣大市民保護水資源的意識,至2005年底累計征收水資源費約2.5億元。
3、整體水價行將調整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要求,為推進本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按照市政府對2006年重點價格調整的總體部署,市水務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物價局)擬定了水價調整方案。
本市水價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完善價格機制,改進計價方式,加強政府監控,促進節約用水,提升服務水平。
二、以試點為示范,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如果把創建節水型城市作為開展節約用水工作的新起點,那么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將是節約用水工作的又一個攀登的目標,2006年上海在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的同時,又提出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到2010年上海將初步建設為節水型社會的框架體系,這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一年來,我們在圍繞節水型社會建設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頒布了《實施意見》
由上海市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本市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加強節水型社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由市政府以文件形式批轉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實施意見》的頒布,標志著上海節水型社會建設正式啟動。
(二)制定了示范建設方案
節水型社會建設是一項面向全社會、全覆蓋、全過程的節約用水示范工程,也是一項全新的工作,為了使這項工作健康開展,我們認為抓好示范建設十分重要,為此,在《實施意見》中明確推出以點帶面的方法,選擇了一個行政區,二個工業園區,十個校區,二十個社區,一百家企業(簡稱“12121”)作為試點,開展示范建設,目前試點單位已確定,并擬定了相關的實施方案
(三)確定了指標體系
我們在完成節水型城市建設的基礎上,對上海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作了全面規劃,根據《關于本市鞏固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加強節水型社會(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上海市水務局在2005年底立項了“上海市建設節水型社會對策措施研究”課題,為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技術和管理依據。
課題組對國內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地區的考核標準及辦法進行了調研,以小區問卷調查形式對上海市居民生活用水節水情況的問卷調查及分析,召開了校園用水節水情況調查和座談會,修訂了企業用水節水情況調查和節水型企業標準,調研了部分工業園區用水節水情況,還參加了浦東新區節水型社會規劃中的節水指標制訂工作。
目前已初步編制完成節水型社區(小區)、節水型校區、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工業園區、節水型區縣考評指標及方法。這些考評指標及辦法將作為上海市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依據和技術指標,對于全面推進本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三、2007年工作重點
(一)總體思路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把節約用水貫穿于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二)主要節水目標
1、2007年全市節水措施500項,日節水量4.5萬立方米
2、萬元GDP用水量115立方米
3、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81.5%
(三)節水管理
1、繼續強化行業管理
根據行業用水特點,對行業的節水項目、節水措施、節水量、重復利用率等各項指標分解并開展考核工作。
2、做好對高耗水行業的用水定額標準的實施
2007年重點對電力、印染、造紙、啤酒、石油煉制、鋼鐵聯合企業等六大行業進行用水定額標準的實施。
3、穩步推進用水定額管理
在用水定額修編的基礎上,明年重點對學校、賓館、醫院三大行業實行定額與計劃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從計劃編制到計劃執行進行全過程的管理。
對電子、飲料行業選擇部分企業開展定額管理的探索,此外,在節水型企業(單位)范圍內,普遍開展用水定額管理,從而逐步擴大用水定額管理范圍。
4、繼續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創建工作
根據節水型社會建設總體安排,明年進一步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的創建,在已命名的節水型企業(單位)中好中選優作為節水示范企業,以推動節水型社會的全面開展。
5、繼續做好水平衡測試工作
根據有關規定,明年全市將再安排100家單位開展水平衡測試,除了市區用水單位,重點放在各區(縣)用水單位。
(四)理順水價體系,強化市場調節
2007年對水價調整方案,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做好實施方案的執行工作,主要內容:居民實行階梯式水價,單位逐步增大分類用水比價,使水價調整有利于節約用水工作的開展。
同時,結合節水型社會建設,建立節水激勵機制,重點支持具有示范帶頭作用和顯著社會效益的節水項目,以推動節約用水工作的開展。
(五)推進集約供水,減少管網漏失
2007年重點推進浦東新區、崇明縣等地區的集約化供水,全市關閉鄉鎮水廠10座,新增集約化供水面積80平方米,完成中心地區200公里供水管道改造工作,進一步降低管網漏失率。
(六)推進二次供水,解決難點問題
2007年,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將列入政府實事工程。為此,我們將嚴格按照《關于理順本市二次供水設施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分步實施,穩步推進。與相關部門共同制訂二次供水設施材質、養護技術標準、管理要求以及移交標準。同時將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建立二次供水水質監管體系;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水質監測,確保居民用水安全。
(七)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2007年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全面推進階段,要按照《實施意見》來抓好落實和推進。
1、加大對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宣傳力度
制定宣傳工作的計劃開展宣傳工作,宣傳工作按市、區(縣)、行業三個層面展開,市里主要安排面上的宣傳和試點單位的宣傳,各區(縣)、各行業根據各自的任務和特點,開展節水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活動,營造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
2、積極推進試點工作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對試點單位的建設工作,力爭用一年的時間,完成節水型校區、節水型社區和節水型企業(單位)的階段性目標,為面上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