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打造大湖名城
唱響節水美湖主旋律
合肥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以“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淮軍搖籃”著稱。近年來,合肥市認真貫徹國家和省一系列相關方針政策,提出了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新目標,注重水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水環境治理,城市節水工作深入推進。
一、堅持依法節水,加強配套制度建設。
按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近年來,合肥市先后修訂了《合肥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合肥市水資源管理辦法》、《合肥市城市供水條例》,新出臺實施了《合肥市水環境保護條例》、《二次供水管理辦法》、《節水管理“三同時”的實施意見》,以及《水平衡測試管理辦法(試行)》、《計劃用水管理規范(試行)》、《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推廣應用管理工作規范》,建立了重點用水戶監控及超計劃用水通報整改制度,開展“十三五”城市節水規劃預研等。市節水辦大力開展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管理工作。落實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創新制定節水監管意見書,寓管理于服務之中,梳理用水大戶在節水方面需要開展的11項基礎工作,上門發放給用水大戶,增強了節水工作的指導性、可操作性。完善差別化管理,加強重點監控。針對部分單位用水需求量增大的實際情況,及時調增計劃;對管理不善、浪費嚴重的企業和單位,按照《合肥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收取超計劃用水加價費。近幾年來,因實行計劃用水而節約水量上億立方米。同時,根據城市發展和物價的變化,分別、不同步的對水價內含的基本水價、污水處理費、城市附加、水資源費適時進行調整,居民用水實行了階梯式水價,制定城市再生水試行價格,促進了城市供水、節水和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協調發展。
二、加強源頭管理,節水工作與大建設同步推進。
在近幾年來大規模開展的“大建設”中,我市把節水型城市創建與城市建設發展有機結合,同步推進。安醫大一附院新建智能監控平臺,實現對各用水單元實時監控。其高新分院在設計階段開始,將節水納入其中,實施節水“三同時”;合肥工業大學實施水平衡測試,在學生宿舍樓安裝廢水回收利用裝置;循環工業園建設分質供水工程,節省優質自來水;市供水集團每年有計劃地對陳舊管網進行改造,降低漏損率。對新建基建施工項目增加用水計劃的,市節水辦實施定額管理,并將實施節水三同時,列為增加用水計劃條件。新開發建設的濱湖新區,超前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采用生態污水處理技術,出水回用補充到塘西河,并用于新區內的綠化、道路沖灑等。對早期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及其他在建或計劃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均提高出水標準以供回用。為推廣中水用于市政雜用,開展了再生水管網建設規劃編制工作,2014年,在已建成的蔡田鋪污水廠至電廠中水管沿線,新建4個取水點,供道路沖洗和建筑揚塵灑水、園林綠化澆灌使用,該工程2014年11月建成,目前所在轄區城管部門已使用再生水進行環衛作業。
三、依靠科技節水,提高節水效益。
市節水辦積極支持用水大戶加強節水技改,京東方、馬鋼(合肥)公司、中鹽紅四方、江淮汽車等大型企業,實施工藝改進,加強循環水、再生水、雨水等利用,僅京東方公司實施的產線廢水利用改造,一年節約自來水500余萬立方米。近年來各行業先后完成節水技改2千余項,形成節水能力8萬立方米/日以上。加強節水器具管理與推廣,爭取節水型器具專項資金通過政府采購,在合工大老生活區等地開展“節水器具進小區”活動,免費向居民贈送、安裝馬桶節水配件和節水龍頭;開展網上公布器具用水效率信息,每年對建材市場、市區公廁、用水大戶等進行節水器具檢查, 2014年,抽查器具2132套件,節水器具普及率99.2%,有問題的器具已督促整改。積極開展水平衡測試工作,每年有計劃安排部分單位分期分批進行測試,建立水平衡測試企業備案制度,對測試專業公司協調進行業務輔導,促進健康發展。指導用水大戶加強管網檢測,2014年,指導查堵管網漏水點198處,年可節水347萬立方米。
四、加大宣傳力度,倡導全民節水。
我市每年開展大規模的城市節水宣傳周、世界水日等宣傳活動,城區四區、三大開發區以及相關部門統一行動,各街道辦事處、鄉鎮在轄區商場、小區、廣場等人口集中地區,通過電子屏、彩虹門、氣球、橫幅等普遍宣傳,節水宣傳小分隊深入社區,通過公益宣傳欄、放映宣傳片等,擴大宣傳覆蓋面;市節水辦聯合用水大戶開展節水進校園、進企業、進小區等活動,計劃用水戶廣泛參與,在單位內部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水宣傳。抓好節水示范項目宣傳,突出亮點。有針對性地扶持一批節水典型,如華地紫園雨水、琥珀名城中水利用為代表的小區節水,京東方、江淮汽車的工業節水,合工大的高校節水,安醫一附院、市三院的醫療節水等,發揮行業帶動作用。近年來,我市先后設置節水宣傳彩虹門和宣傳彩球100多個,發放宣傳資料10萬份,免費贈送節水器具3000套(件),在省、市新聞媒體宣傳報道80余篇次,電子屏宣傳1000余處。通過廣泛宣傳,大大增強了全社會的節水意識。
五、堅持協同配合,共抓節水創建。
在總結以往創建經驗的基礎上,我市將創建工作由企業單位向小區延伸。市建委和市房地產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節水型生活小區創建活動的通知》,制定了節水小區考核方案。市節水辦組織編制完成《合肥市創建節水型企業(單位)參考資料》、《水量平衡測試操作程序》、節水管理100問等,使創建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增強了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組織用水大戶進行業務學習培訓。通過召開經驗交流會、座談會等,推廣交流創建先進經驗,影響和帶動用水大戶積極投入創建工作。2013年合肥市通過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的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根據復查通報對我市提出的改進建議,市節水辦與相關部門加強協同,落實改進措施,同時,與省直主管部門在節水創建等方面聯動協調,于2014年上半年全面啟動省直機關節水型單位創建,市節水辦作為日常工作承辦單位,加快工作進度,制定實施方案,對52家省直機關、事業單位組織相關業務培訓,并跟蹤、督促進展情況,加強上門指導,當年第一批14家單位通過考核驗收。目前,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型生活小區已達到100余個。
六、推進治污減污,做好水環境文章。
根據國務院提出的“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目標要求,我市在大建設中突出“生態立市、環保先行”原則,積極加快水環境治理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大建設以來,累計投入約50億元用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市區先后新建、擴建11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處理能力62萬噸/日,污水處理總能力達105.5萬噸/日,建成污水主干管2400多公里,城區污水管網覆蓋率達98%,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完成市區段南淝河、四里河等河道截污管195公里;組織開展完善排水設施工作,基本實現了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水環境治理工作已經走在全國的前列,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污水管網覆蓋率、污水集中處理率、污水處理廠出水排放標準等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市區主要河流的水質正在逐步提高。 2013年在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節能減排績效考核達標競賽活動中,合肥市2座污水處理廠榮獲“優秀達標示范單位”稱號,1座污水處理廠榮獲“競賽達標示范單位”稱號;朱磚井污水處理廠還榮獲“技術創新優勝單位”稱號。2010年4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在合肥組織召開了“全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行工作現場會”。針對老城區等地部分單位和住宅小區污水管網錯接、混接,造成部分污水經雨水管或明溝直接排入河道等問題,組織開展完善排水設施雨污分流專項行動會戰,污水廠減排能力明顯增強,城市水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國家首次明確把合肥定位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合肥將從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深化改革、生態文明和民生保障等方面,在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上力爭實現彎道超越。合肥城市節水工作將進一步服務大局,主動適應新常態,創新求實增效益,唱響節水美湖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