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循環用水為依托,深入挖掘節水潛力
——北京市節水工作總結
北京市的節水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要求,積極應對干旱缺水挑戰,堅持“向觀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機制要水”,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為導向,以節水型社會建設為目標,突出制度建設,強化節水管理,節水工作跨上了新臺階。2009年,全市節約新水1.1億立方米。其中,實施節水技改項目節水559萬立方米,強化定額管理等措施節水4851萬立方米,新增再生水替代5700萬立方米。 2005年相比,萬元GDP水耗下降33.1%,提前超額完成“十一五”期間萬元GDP下降20%的預定目標。
擴大再生水和雨水等非傳統水資源的利用,是北京市近年來節水工作的重要抓手,通過再生水和雨水的利用,可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替代清潔水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2009年北京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到6.5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5700萬立方米。再生水使用量已占全市總用水量的18%,連續兩年超過地表水,成為首都穩定可靠的新水源。
一、加快再生水處理升級,擴大利用范圍
在不斷擴大再生水用量的同時,北京市將再生水的利用中心逐漸轉移至提高出水水質,實現再生水的優化配置上。
一方面,為替代原官廳水庫的地表水源,滿足熱電廠對再生水水質的要求,對再生水廠的生產工藝參數進行了調整,嚴格控制相關指標,不斷提高出水水質,使全部指標能夠滿足電廠冷卻用水要求。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水資源論證的作用,對總投資280億元的京東方八代線用水方案進行了三次優化,日用新水由4.2萬立方米壓縮到6900立方米,增加日供再生水3萬立方米。
另外,北京市還編制了城市河湖中水年度利用計劃,增加河湖水域再生水、中水補給量,城市河湖再生水利用量由上年的1.8億立方米增加到2億立方米。園林綠化部門積極采取措施,擴大再生水澆灌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水務部門還與建設部門共同下達了《關于在施工工地推廣使用中水降塵的通知》,穩步推進六環路以內建筑施工利用再生水。
在不斷擴大市政中水利用的同時,對于小區和單位內的建筑中水也進一步加強了管理,促進已建中水設施正常利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為節水減排,有效利用污水資源,2009年完成了300立方米/日的中水回收處理設施,同時配套完成回用管線的鋪設。處理后的中水主要用于綠地、洗車、道路灑水、景觀用水,每年可替代自備井水10萬立方米。
2010年,北京將繼續增加再生水生產能力,完成盧溝橋再生水廠建設,加快清河、北小河二期、酒仙橋、吳家村再生水廠建設,啟動高碑店、小紅門再生水廠建設,同步配套再生水管線,確保用三年時間完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鼓勵社會單位使用再生水,園林綠化部門增加再生水灌溉100萬平方米,建設部門繼續在施工工地推廣使用再生水降塵,已建工業園區要擴大再生水使用力度,園區內的綠化、景觀、道路沖灑不得使用自來水,生態工業園區要做到零排放。全年再生水利用增加到6.8億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65%。
二、穩步推進,實現雨洪水循環利用
1999年以來,北京遭遇建國以來持續時間最長、旱情最嚴重的干旱期,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減少兩成,而形成的可利用水資源量減少了48%。充分利用各種水源,增加有效水量供給是節水工作面臨的艱巨挑戰。利用好“天上之水”,大力推進雨水利用工程建設,是北京市實現水資源循環利用的所采取的一項主要措施。
結合“四治一蓄”(治污水、治垃圾、治違章、治砂石坑、蓄滯雨洪),2009年全市完成郊區150處雨洪利用工程建設,增加蓄水能力550萬立方米,汛期實現利用雨洪水300萬立方米。全市共建成雨洪利用工程1350處,蓄水能力2853萬立方米,累計集蓄利用雨洪水7500萬立方米。
亮馬河大廈自籌資金改造了大廈雨水收集系統,與原有的中水回用設施統籌考慮,合并使用,使中水處理能力提高33%,年用水量由開業時的65萬立方米下降到現在的41萬立方米,減少了36%。
2010件,北京郊區還將新建150處雨洪利用工程建設,增加汛期蓄滯利用雨洪能力。市、區公園都要建設雨水利用工程,綠化用水要使用再生水或雨水。同時加強管理措施,加強維護,確保各單位已建成的建筑中水設施和雨水利用設施,處于良好的狀態,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水資源是北京最緊缺的資源。無論是建設宜居城市,還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水資源都是必不可少的支撐和保障。而倡導科學合理的用水行為,建設綠色節約的節水型社會,是實現世界城市目標的重要基礎。水資源長期緊缺對節水型社會建設提出高標準、高要求。今后幾年北京水資源供需風險更加突出,北京市的節水工作還需切實通過更高水平的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讓有限的水資源發揮出更好的作用。新形勢新任務同樣要求我們要尋找到既繼承傳統,又更具活力、更加有效的節水管理新模式,在迎接挑戰、破解難題中實現新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