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節水篇
60年的歷史,60年的輝煌!60年記載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騰飛;記載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洗禮;記載了城鎮節水事業發展的篇章!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人均占有水資源不足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水資源短缺,水質性缺水和水環境污染已經成為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水型社會和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胡錦濤總書記2004年在中央人口與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指出:“節水要作為一項戰略方針長期堅持。要把節水工作貫串于國民經濟和群眾生產、生活的全過程,積極發展節水型產業,創建節水型城市和節水型社會”。建國以來,在國家住宅和城鄉建設部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視領導下,城市節水工作在經歷了由被動到主動,由粗放式向集約式管理的四個階段,節水工作已經成為水資源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內容;是解決我國城市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出路。
全國城市節水工作成績顯著:全國平均每年節水量約35億立方米,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用水人口不斷增加,但總的城市供水量基本保持穩定;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3.6%;積極開展城市供水管網改造,使城市管網漏損率降低5至8個百分點;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己達到63%;近百個城市開展再生水利用工作,城市再生水年利用水量超過20億立方米。許多城市利用污水深度處理的再生水,澆灌涵養濕地、林地,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結合城市水環境的總體規劃,加強水資源保護,改善自然環境,高起點、大手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環境質量。
為促進城市節水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節水工作內涵,1996年以來,國家住宅和城鄉建設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開展了節水型城市創建活動,城市節水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促進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提升產業層次、堅持“節水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方針,截至2008年,先后命名北京、上海等40個城市為節水型城市,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頭作用。隨著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城市節水工作將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