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創建節水型大學
東北大學
東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學校占地總面積20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4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4000多人,在校學生人數30000余人,是國家首批 “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校。東北大學一直非常重視節約工作,學校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節約型社會和教育部建設節約型學校的相關要求,于2005年10月啟動了全面建設節約型學校工作,并于2006年4月出臺了“東北大學關于建設節約型學校的意見”,在實施意見當中就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重大意義及優化資源配置,增收節支,節水,節能,節地,宣傳教育等工作做了重點部署,并著力在健全機制、完善制度、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較為明顯的節水效果。在已連續6年保持水量負增長的情況下07年水量消耗又減少24萬噸,取得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下面就把我們東北大學在節水工作方面的思考和主要做法向各位領導做一匯報:
一、 加強組織領導,設置專門管理機構
多年來,學校一直非常重視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管理工作。為了加大管理力度,成立了以校長、副校長為正副組長的東北大學節水領導小組,制定詳細、科學的近遠期節水工作目標,并專門設置了“節能辦公室”,由節能辦來開展、指導日常節水工作。同時,學校在資金投入方面加大力度,,保證節水資金的供給。為探索建立基層節水組織,選擇水資源消耗大戶進行試點。在學校餐飲中心、機械廠等單位主要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分別組建以本單位一把手為組長的基層節水領導小組,自小組運轉以來,效果顯著,試點單位的水消耗量明顯下降。
二、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節約工作的深入開展,必須依靠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創新來完成,才能建立開展節約型學校建設的長效機制。通過觀念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建立起追求節約的激勵制約機制和行為規范是建設節約型高校的基本方式。
1、隨著后勤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將條件成熟的家屬區和部分教學區的水、電供應及收費管理工作移交社會專業公司。通過移交,服務對象得到了更專業的服務,學校減少了在人員、設備上的投入,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僅此年節約水電費百萬元以上,為學校節省了大量開支。
2、在教學區內的能耗管理上,采取的辦法是在明晰運行成本的基礎上,明確各方責任,能源使用費用學校、部門、個人分攤,運用經濟杠桿來調節能源使用。比如學生宿舍的用電管理上就是先給各寢室能夠滿足基本照明所需求的免費電量,超過定額部分再按有關規定適當收費的管理模式。通過幾年的運行,有效減少了學舍用電的浪費,此舉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節約意識,還為學校每年回收資金100余萬元。
三、積極開展建設節約型學校的宣傳教育活動
組織各相關部門認真學習 (國發[2005]21號)和(教育部[2006] 03號)及(沈教科發[2006]10號)文件精神,要求各部門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利用每年的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節能宣傳周、世界水日等活動契機,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校園網、校報、宣傳欄,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介的作用,大力宣講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宣傳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重大意義,普及節約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表彰節約資源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批評浪費資源的現象。學校還在機關樓、實驗室、教學館及學生宿舍等公共場所張貼“珍惜資源、節約用水”、“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等種類的宣傳小招貼。通過這些措施,營造了一個資源節約的氛圍,增強了師生員工的資源憂患意識和資源節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校學生、教職員工的消耗能源的觀念。形成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校園風尚,尤其是中央臺、省臺對我校節約工作的幾次報導,極大的鼓舞了全體師生員工的信心和干勁。
四、加強科學管理,有效減少人為浪費
1、建章立制工作。學校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并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出了具體的節能,節水等規定和和獎懲制度,適時出臺了«東北大學供用電管理規定»«東北大學用水暫行辦法»«東北大學水電獎勵辦法»,«東北大學裝修改造工程管理辦法»等文件,使節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建立計算機輔助管理模式。2006年啟動了校園綜合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工程,對埋設于校園地下的給水、排水、采暖、電力、煤氣、通訊、消防和寬帶網等管線,以及建筑物、校園環境和地面設施等進行勘測、勘探和統計。該系統的建設為校園的發展和規劃決策提供準確依據,避免因缺乏基礎資料而盲目施工,減少誤挖、錯挖地下管線及重復建設所帶來的浪費。同時,該系統可以實時動態監控用水情況,當發生漏水、跑水及施工需要時,可即時做出最優停水和施工方案,大大減少了人工、時間、水量和材料的浪費。
3、抓耗能大戶節約。重點抓了供暖中心、餐飲中心、漢卿會堂、游泳館以及學生宿舍的節約工作。組織有關專家對上述部位現有耗能設備的使用狀況、管理現狀進行會診,找出了問題,完善了措施,總結了經驗。并用節約工作現場會的形式向全校用能單位推廣。起到了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效果。
4、建立了節約工作責任制。學校責成各單位負責人作為本部門資源節約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制定本單位的資源節約目標和措施,并要對本單位發生的浪費學校資源行為負領導責任。要將資源節約工作納入到年度工作計劃中,要建立資源節約的考核評價體系。
5、逐步完善定額管理制度。學校對各單位核定資源消耗定額,把資源指標量化,逐級安裝計量裝置,運用定額來組織指導各部門開展節約工作,把定額作為現條件下衡量資源消耗是否浪費的標準,各單位都明確了自己的資源使用指標,就可以層層落實節約責任。
五、依靠科技創新,完善節約措施
1、提高實驗室冷卻水循環率。實驗室用于換熱的冷卻水是利用水作熱的載體,供給或吸收熱量,它在使用過程中只是發生溫度變化,由于水本身不直接接觸物料,因而沒有受到污染或污染較小。因此,可以將直接排放的冷卻水收集起來循環使用,對已循環的冷卻水系統,加強計量統計管理,嚴格冷卻水系統操作規程,推廣使用目前較為先進經濟的各種水質穩定劑,避免盲目加大補充水量。
2、廢水回用。一是就地回收利用輕度污染的水,宣傳和鼓勵居民用淘米水澆灌花木及用洗菜水、洗衣水沖刷廁所,要求學生用盆洗臉,將廢水倒入水桶中收集起來,用于沖刷地面等。二是通過再生水供應系統供給經過處理的廢水。如新建學生城將收集的生活污水通過“中水”處理系統的處理,分別供給沖刷廁所、綠化、洗車、冬季供暖補水等,一年可節約用水20萬M3。
3、及時維修,盡可能減少跑冒滴漏。設施的老化和損壞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發現的早,維修的及時。管理人員在加強巡視的同時與后勤工作檢查組、維修中心密切配合,一經發現損壞,及時組織人員予以搶修,特別是水管爆裂、水箱和水龍頭漏水。節水管理離不開平時的維修保養,要使學校的用水、供水設施設備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必須有一支較強實力且隨叫隨到的維修隊伍。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維修中心,配備精干的技術人員和專門培訓的技工,增加必要的設備,主要負責學校上下水等維修保養工作,使學校維修工作做到短時、高效。
4、供用水設備、管道改造,大力推廣節水新技術,全方位節水。對校內自來水、供暖管網聘請專業測漏公司進行普查,發現管道損壞立即組織維修。幾年來,共改造給水和供暖管道25149延長米。將公用水房的原3700個螺旋上升式水龍頭更換成無水自閉或延遲自閉水龍頭,公用廁所8升以上高位水箱改造為3至6升節水水箱,小便器長流水沖洗改為投放香料或紅外感應裝置沖洗。如此,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杜絕了水的跑、冒、滴、漏和浪費。
5、在學校用水消耗中,浴池也是用水大戶,浴池多為雙管道供水系統,存在調節水溫過程中水的浪費,由于調節不便,淋浴者不使用時不愿關閉供水閥門的現象常見。學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投入資金將供水系統改造為單管恒溫供水,并將原控制閥改造為流量式控制系統,實行了刷卡式記費洗浴。如此,杜絕了人為的浪費,也增加了洗浴人員的流動量,有效降低水量消耗30%以上。 水資源短缺已經并將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制約因素,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我國的一項長期戰略,高校作為城市中的水資源消耗大戶,具有相當大的節約潛力,因此要運用多種有效手段,促進節約用水、保護資源,減輕學校的財政負擔,以利于學校乃至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