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因水聞名,因水而興,但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760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數的三分之一。紹興市十分重視節約用水工作,特別是在2004年成功創建了節水型城市之后,著力在鞏固和提高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上下功夫,通過完善市場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全社會節約用水的積極性,努力轉變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目前,紹興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已從1998年的71.65%提高到了2006年的77.9%,城市管網漏損率下降到7.58%,全年總節水量達到3179萬立方米。節水宣傳不斷深入,法規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實施居民階梯式計量水價收費制度初見成效,城市計劃用水穩步推進。我們還抓住薄弱環節,積極認真地開展專題調研活動,有針對性地拿出對策措施,使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降低管網漏失率。對城市管網漏損率居高不下情況,節水辦積極組織開展調研工作,形成了近5000字《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的對策措施》的調研報告,及時分析了影響城市管網漏損率的因素,提出了具體措施和方法。城市供水企業迅速行動,積極落實。一是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增強內部競爭。如加強區域管理,形成競爭機制;進行目標管理,實施動態考核;優化供水管網,消除潛在隱患。二是加快管網更新改造。三是嚴把工程建設質量關。四是強化管線管理。如開展管網普查,落實重要管線及設施的巡查機制,強化搶修隊伍的建設,五是加強營業管理。如確保計量到位,抓好表務規范,加強用水監察。六是構建供水數字信息化系統。通過多方共同努力,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年年下降,去年下降到7.58%,比我市節水型城市考核年(2003年)的11.8%下降了4.22%,達到了節水型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8%的要求。
二是積極利用雨水和再生水等非傳統水資源。通過調研,形成了《紹興城市建設中的節水措施和對策》的調研報告,報告中分析了雨水、中水和污水處理后的再生水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主要原因。如高耗水服務業的用水沒有循環利用,城市建設中沒有配套建設中水設施,污水處理廠遠離城市10公里再生水無法回用等等。提出了配套建設節水設施,充分利用非傳統水資源措施和對策。建議首先要建立和健全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節水管理“三同時、四到位”制度;其次要加強國家有關節水和再生水利用標準和政策的宣傳貫徹力度,改變污水處理方式。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要改變集中處理為分區域、分污水性質相對集中處理,這樣既可降低污水處理成本,又能使再生水有效利用;第三要建設雨水收集和中水設施,對新規劃建設大型建筑物、生活小區,要配套建設雨水收集和中水設施,進行雨水利用和中水回用;第四要積極科學地引導城市綠化、市政環衛、生態景觀和洗車等行業使用再生水等非傳統水資源,減少污水排放對環境的污染,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三是規范高耗水行業的用水行為。洗車、洗浴等高耗水服務業存在很大的節水潛力,我們主要做了兩項基礎性工作。一是對洗車業進行了調研,據調查,市區共有經營性洗車點60多家,洗車方式均為非節水型沖洗,無回用設施,平均每輛需耗水在50升以上,按日洗車10000輛計算,年耗水達20萬立方米。如果換成循環水洗車,每輛洗車只需20升左右,一年可節約水量12萬立方米,同時隨著市民汽車擁有量的增加年節水量會更大。為此我們提出從有利于節水、改善環境和改進洗車技術出發,應當規范和整治,并進行合理規劃和布局,形成一定規模的意見。此意見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今年將付諸實施。二是限制洗浴業用水量,推廣節水型淋浴設施。
四是加強縣級城市節水管理工作。通過調研,我們還發現,我市下屬五個縣(市)中對節水工作普遍重視不夠,大部分無節水規章,無節水管理機構,無管理人員;有的曾有規章、有機構、有人員,并正常開展過工作,但現已不再進行節水管理。我們認為其主要原因,一是當地政府對節水工作重視不夠;二是供水大于需求的現狀,節水影響了供水企業的利益,在政府不重視節水工作的情況下,節水辦作為弱勢部門顯得無能為力。建議將節水工作列入政府年度考核內容,建立并落實日常檢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