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做好城市節水的基礎
管理工作
成都市城市節水辦公室
自1999年以來,我市以創建節水型城市為目標,以調整產業結構和強化行業管理為重點,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法律、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堅持實行計劃管理,大力推廣節水器具,積極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和城市污水處理回用,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民節水意識,有效控制了用水量的增長。五年來,成都市區節約水量1.1億立方米,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2003年達到76.07%,自來水計劃用水戶計劃用水率達到96.24%,達到國家節水先進城市標準,在全市推廣應用節水器具近十萬余件(套),完成節水技改項目53個,57個企業(單位)被省經委、省計委、省建委授予"節水型企業"稱號。在城市經濟增長速度高達13%的同時,城市自來水用水量年均增長僅1.4%;在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反而下降了1.89%。城市節水工作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同時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依法行政,科學管理,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我市已制定并實施了《成都市城市供水管理條例》、《成都市城鎮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等法規,現正進行《成都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立法前期調研工作和條例草案起草工作。為保證城市供水、節水和地下水管理法規的貫徹實施,我市節水專業執法隊伍執法人員持證上崗、依法行政、文明執法。依法對違章用水、損壞供水設施等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無一起用戶投訴,無一例行政復議,無一例行政訴訟。
1998年以來,我市結合城市總體發展規劃,編制完成了《成都市城市水資源規劃》、《成都市供水規劃》和《成都市城市節水發展規劃》。規劃從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措施,為城市節水工作明確了方向。
我市一直積極推進用水計劃管理,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制定和下達非居民用戶用水計劃,嚴格執行用水計劃考核和超計劃加價收費制度;對用水計劃實行動態管理,適時調整用水計劃,以保證其生產、經營等用水所需。五年來,城市計劃用水戶數量大幅度增加,但是城市自來水用水總量增長緩慢,超計劃用水量逐年減少。
堅持采用先進管理手段,推行計劃管理。建立了城市節水統計指標體系,編制了與之相適應的統計報表;編制了成都市城市計劃用水管理軟件,城市用水計劃的制定、考核以及超計劃加價等工作均由計算機輔助完成。按照規范化服務的要求,2000年5月開設了城市節水網站,公開了城市節水管理部門的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工作時限、服務標準,提供節水法規、用水計劃執行情況等信息網上查詢,提供用水計劃調整表格網上下載等相關服務,方便用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運用經濟手段,適當提高價格,促進節約用水。從1986年到2004年,通過八次價格調整,城市自來水價格平均水價由0.18元/立方米調整到1.18元/立方米;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也大幅上調;此外,按照計劃管理的要求,對超計劃用水的單位按超計劃水量的比例收取1至3倍于水價的加價費。城市自來水價格、污水處理費以及水資源費收費標準的逐年提高,超計劃加價政策的貫徹執行,增強了市民自覺節水的意識,有效保護了城市水資源。
二、注重節水技術改造和新技術的應用,促進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為解決因城市供水管網老化而帶來的管網漏損和水質問題,按照國務院、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文件精神,我市以舊城改造、暢通工程、中小街道整治和水環境綜合整治配套建設為契機,加快供水管網改造。三年來投入資金3.5億元,改造老舊管網57公里,有效降低了管網的漏失率。
我市一直積極推行水平衡測試,到目前為止,已有439戶企業、學校、賓館等不同用水性質的單位完成了水平衡測試并通過了驗收。116個單位還完成了第二、第三輪水平衡測試。為解決管網暗漏問題,我市采用市場手段鼓勵社會專業探漏公司積極參與管網探漏工作。在控制管網漏失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建設部103號令和《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標準》頒布以后,我市進一步加大了節水器具的監督管理和推廣應用的力度。對新建工程做到從項目開始的基建用水審核到工程竣工驗收的全過程實施監控,要求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不得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衛生器具,并根據建設部、中國水協下發的節水器具推薦目錄,積極向社會推薦符合國家標準的節水器具。據統計,僅市城市節水辦近三年就推廣節水器具近九萬件(套)。此外,節水管理部門還通過多種宣傳方式,提高了市民對節水器具的認同度,現在,市民在裝修房屋時一般都會主動選擇節水型衛生潔具。從近兩年對部分用戶用水器具抽查的情況看,很少發現有國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在繼續使用,從對用水器具銷售比較集中的市場抽查情況看,尚未發現有國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在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