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水協 | 協會機構 | 協會動態 | 水業新聞 | 熱點專題 | 行業手冊 | 招標信息 | 會展信息 | 學術論壇
企業之窗 | 求職招聘 | 行業論文 | 行業專家 | 書籍下載 | 工程范例 | 行業分析 | 下載專區 | 會員專區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

   
     協會簡介
     協會章程
     協會制度
     組織機構
     第一屆理事會
     主要領導
     省級協會
     協會會員
     聯系方式
    水協機構           更多
 秘書處
 科學技術委員會
 供水專業委員會
 排水專業委員會
 節約用水工作委員會
 設備材料工作委員會
 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
 企業文化工作委員會
    協會會員            更多
北京市城鎮供水協會
遼寧省城鎮供水協會
天津市供水管理處
天津市城鎮供水協會
河北省城鎮供水協會
太原市自來水公司
呼和浩特市自來水公司
包頭市供水總公司
    地方水協            更多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天津市水協
  上海市供水行業協會
  內蒙古水協
  山西省城鎮供水協會
  黑龍江水協
  吉林省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江蘇省城鎮供水協會
國內外節水現狀與節水措施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  發布時間: 2008-02-22  【進入論壇】

國內外節水現狀與節水措施

 

 一、概述

  據統計,過去50年全世界淡水使用量增加將近4倍,達到每年4.13×1012m3。世界總取水量在20世紀70年代為22000m3,20世紀末達到55000m3,凈增長1.5倍。

  近年來,在一些工業較發達、人口較集中的國家或地區已明顯感到水資源不足。據統計,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全球陸地面積60%)缺水。預計今后若干年內,缺水情況將更加嚴重。城市生活用水增加有兩方面原因:一、由于城市人口增加;二、由于第三產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中國水資源短缺、淡水資源總量約每年26200m3,人均占有量為每年2392m3,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名列第110位,由于各地區處于不同的水文帶及受季風氣候影響,水資源與土地、礦產資源分布和工業用水結構不相適應。水污染嚴重,水質型缺水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區特別在北方和某些沿海城市發生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問題。水資源的本身不足和水源的污染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因此必須實行水資源的統一規劃與管理,把用水問題,特別是將節水工作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建立與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認真貫徹開源節流并重方針,加強節水的科學管理,全面開展節水工作,通過多種途徑開辟水源,加強污廢水處理,搞好污廢水回用,保護生態環境。

  二、國外節水現狀

  1.節約工業用水是節水的重點

  城市中工業用水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00年世界各國的工業需水量約占世界總需水量的25%。為了解決水資源不足的問題,許多國家和城市把節約用水作為節水的重點。主要措施是重復利用工業內部已使用過的水,即一水多用。美國制造工業的水重復利用次數,1985年為8.63次,2000年達到17.08次。因此到2000年美國制造工業的需水量不但不增加,反而比1978年的需水量減少45%。而美國工業總需水量由19752033m3降至2000年的1528m3。

  2.重復利用污、廢水已成為替代水源的一個重要途徑

  目前,國外有不少城市把處理過的城市污水和廢水回用到各個方面,已成為替代水源的一個重要途徑。城市污水經二級或三級處理凈化后進行回收利用,例如用于沖廁所、澆灌綠化帶,作為工業和商業設施的冷卻水,也可作為人工補給地下水的水源。

  3.采用節水型家用設備是城市節約用水的重點

  從一些國家的家庭用水調查來看,洗衣、沖洗廁所、洗澡等用水占家庭用水的80%左右。改進衛生設施,采用節水型家用設備是城市節約用水的重點。節水產品的使用是非常有效的節水措施,既節約了用水又減少了用水費用的開支。

  4.加強管道檢漏工作,避免城市供水的不必要損失

  節水的前提是防止漏損,最大的漏損途徑是管道。自來水管道漏損率一般都在10%左右。根據美國東部、拉丁美洲、歐洲和亞洲等許多城市的統計,供水管路的漏水量占供水量的25%以上。因此把降低供水管網系統的漏損水量作為供水企業的主要任務之一來對待。

  5.采取經濟措施來促進節約用水

  當今世界各國已頒布了許多法規,嚴格實行限制供水,對違者進行不同程度的罰款處理。許多城市通過制訂水價政策來促進高效率用水,償還工程投資和支付維護管理費用。國外比較流行的是采用累進制水價和高峰用水價。

  6.依靠科技進步是城市節水工作的根本途徑

  國外很重視關鍵的節水技術、設備的開發、節水器具的改進、提高、舊設備、舊工藝的改造等方面的科學技術的應用研究,依靠科技進步進一步提升城市節水工作。

  三、國內節水現狀

  國內的節水運動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經過近20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大進展。

  1.制定了有關水和廢水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現已頒布的直接涉及水和廢水管理方面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兩部法律。發布的涉及水和廢水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有《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關于大力開展城市節約用水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關于保障軍隊用水用電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做好城市節約用水工作的報告》、《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城市供水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污染源治理專項基金有償使用暫行辦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建設部管理的國家測繪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民編制方案的通知》、《國務院城市建設技術政策要點》、《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關于防治水污染技術政策的規定》、《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見》、《關于征收水資源費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等。

  2.設置相關的主管機構

  國務院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城市供水工作和主管全國的城市節約用水工作。

  3.國內工業節水技術

  鑒于大量工業廢水除少數污染很嚴重外,大部分經簡單處理后可重復使用,因此工業節水也是國內城市節水的重點。1990年我國城市工業萬元產值取水量為245m3/萬元,2004年已降至196m3/萬元,但從整體來看,工業用水水平還比較低,同發達國家的2030m3/萬元相比差距很大。在具體節水技術中,國內主要注重重復用水技術,包括冷卻水的循環節水、一般循環水節水(指循序用水、閉路用水等)和工藝節水(包括冷卻工藝改革、無水少水工藝等),這些技術在火電、鋼鐵、石化、化工、印染、造紙等行業都有成功應用的范例。

  4.國內生活用水節水

  目前國內主要節水措施有:

 、偎戆惭b與計量。

 、诓捎霉澦推骶,包括節水型水嘴、節水型便器、節水型便器系統、節水型便器沖洗閥、節水型淋浴器、節水型洗衣機等。

 、鄢鞘泄澦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綠化面積不斷增加,城市灌溉用水量逐年增長。目前我國著重推廣噴灌、微噴灌和滴灌等新技術,比原來的地面灌節水30%50%,同時節省了大量勞力。

 、艹鞘形鬯赜眉夹g(中水技術)。通過污水回用,可以在現有供水量不變的情況下,使城鎮的可用水量增加50%以上。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城市缺水的有效途徑之一,不僅技術可行,而且經濟合理。

 、轀p少管網的漏損率。供水管網的漏損是城市供水過程中水損失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城市管網老舊,漏損嚴重,既會造成水的損失,同時有可能會對地質環境造成安全事故。

 、蘩脙r格杠桿,調整水價,促進節水工作。根據《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合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在滿足居民的基本用水要求的前提下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鼓勵居民選用節水器具、廢水再利用的自覺性。

  四、節約用水的意義

  節約用水是以減少短期和長期用水量為目標的,其意義在于:

  1、減少當前和未來的用水量,維持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節約當前給水系統的運行和維護費用,減少水廠的建設數量或降低水廠建設的投資;

  3、減少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數量或延緩污水處理構筑物的擴建,使現有系統可以接納更多用戶的污水,從而減少受納水體的污染,節約建設資金和運行費用;

  4、增強對干旱的預防能力,短期節水措施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長期節水則大大降低了水資源的消耗量而能夠提高正常時期的干旱防備能力;

  5、調整地區間的用水差異,避免用水不公及其他與用水相關的社會問題;

6、保護環境,維護河流生態平衡、避免地下水過度開采和地下水污染。

 

來源:全國節水網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承辦: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9164號-1 京ICP備12049164號-2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5
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導航 - 投稿 - 友情鏈接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