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加快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
入秋以來,廣西玉林市鮮有雨水降臨,旱情加劇發展。面對旱情,城市節水變得十分緊迫,怎樣才能實現城市節水,記者連日來采訪了玉林市有關部門。
應對旱情推進節水
記者從玉林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辦公室了解到,面對當前旱情,玉林市將重點推進幾項節水措施:在推行水價改革,理順水價結構,實行階梯式水價與定額用水超定額加價的管理制度和開征污水處理費等的基礎上,玉林市還將推動公共建筑、小區和住宅節水設施的建設與配套,促進建筑中和生活小區用水的循環利用以及雨水的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強對《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等有關法規、標準的貫徹力度,積極開展節水技術、節水器具的推廣應用工作,嚴格實行節約用水制度;促進工業企業加快節水技術改造,依法淘汰耗水量大、技術落后的工藝和設備,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對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強制推行采用符合《節水型生活用水標準》的用水器具,加快淘汰或改造現有房屋建筑中使用的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推進節水型城市創建,力爭在“十一五”達到節水型城市的標準。
節水農業勢在必行
應對旱情,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也勢在必行。記者從玉林市農業部門了解到,農業用水量占到全社會用水的64%,但由于目前農田水利設施不配套,栽培技術較落后,管理方式粗放,造成水資源浪費驚人。如果推廣保護栽培技術力度,將工程、農藝、生物和管理措施集成在農田,就能大大節約農業用水。水稻是高耗水產業,且又是玉林市重點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例,玉林市面上每年種植面積400萬畝,平均每畝用水約400立方米,如果每畝節約用水50立方米,全市每年就可節約用水2萬立方米。所以要改變“大水漫灌”的粗放方式為噴灌滴灌和水稻淺濕灌溉精細化管理,配合改進栽培技術,進一步擴大免耕拋秧面積。當前旱情是否對農業產生不利影響呢?農業部門表示,目前玉林市水稻已經收獲,冬季農業用水主要是蔬菜、馬鈴薯種植等,其中用水較多的為蔬菜,農戶種植蔬菜要開展好節水措施,如不要漫田灌水,而采用噴淋或者滴灌方式。
節水習慣有待培養
有關專家認為,市民良好的節水習慣對于建設節水型社會也尤為重要。這位專家特別向記者介紹了德國的經驗。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德國家庭中每人每天平均消耗130升自來水。盡管相對其他工業國家,德國人均水資源消耗量比較低,但政府認為,仍然存在相當大的節水潛力。德國環境部為此專門通過互聯網等形式,向公眾介紹節約用水的小竅門。例如,使用淋浴而不是浴缸洗澡,這樣最多可以節約70%的水,廁所用水可以通過雨水收集設備用儲備的雨水來代替。專家指出,在玉林,廣大市民對參與建設節水型城市的意識還有待提高,節水型用水器具、技術的推廣還遠遠不夠,節水習慣培養也還需要廣大市民給予重視和參與。
(玉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