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龍口精心打造節水新城
盛夏是每年的城市用水高峰,然而作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17%的城市,龍口市這個夏天并沒有出現缺水、斷水的現象。城區供水系統有條不紊地運行,自來水24小時不間斷;農村以前定時供水的現象早已成為歷史,往年蓄水用的水缸紛紛“轉行”腌咸菜……今年以來,該市致力合理開發水資源,大力推廣科技節水,向污水要效益,精心打造節水新城。
合理開發
涵養水源
在龍口開發區西海邊,記者看到,奔涌的海水日夜不停地沿著人工水渠流向電廠生產區,為該市百年電力6臺發電機組的冷卻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僅此一項,截至目前累計節省淡水1.18億方,可供全市11多萬畝小麥澆灌5年。近年來,龍口市嚴格限制新上耗水量大且污染嚴重的項目,對現有耗水量大、污染嚴重的項目限期進行技術改造或轉產。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調蓄水庫和攔蓄水工程。統一劃定城市供水水源保護區,防止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優先利用地表水,嚴格限制開采地下水,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原則上不得批準新建自備水井。近年內有計劃關閉各單位自備井,以防止海水入侵,涵養地下水環境。
科技節水
鎖住“點滴”
龍口節水,向“一點一滴”要價值。他們認真抓好科技節水工作,在全市推廣應用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為嚴防“跑、冒、滴、漏”現象,該市把推行節水型用水器具作為硬性指標,杜絕在市區使用非節水型用水器具;同時加強節水器具生產、流通和安裝后的監督、檢查和驗收等工作,杜絕劣質產品投放市場和使用。在城市供水方面,采用新型的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提高供水管網施工技術水平,力爭9月底以前把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降低到8%以內。同時,他們不斷完善市區排水系統,實施雨污分流,防止污水直接排海,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
變廢為寶
循環再生
通過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工程建設,該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由70%提高到75%。對工業廢水不能達標排放的單位,嚴格執行限期整改或關、停、并、轉,力爭到9月底工業廢水處理率提高到80%以上。
作為再生水資源,中水對城市節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該市通過改善中水生產工藝,加大中水回用的推廣力度,不斷提高中水利用率。他們規定,今后凡日用水量達到120立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商店、公寓、綜合性服務樓及高層住宅等,3萬平方米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綜合性文化、體育設施,規劃人口在3萬人以上(或用水量在每日750立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都必須實行節水和污水回用“三同時”制度,即節水和中水回用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已建的公共設施及居民小區也要逐步建設中水回用設施和節水設施。
來源:煙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