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泰和縣推廣水稻節水技術年節水2800萬方
江西省泰和縣走節約型發展道路,在水稻種植上積極創新耕作方法,推廣節水栽培技術,每年僅稻田生產用水一項,就節水2800萬立方米,相當于縣城10萬居民年用水總量的6倍。
隨著工業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發展,日益上升的巨大耗水量引起了泰和有關部門的高度警覺。水稻生產是全縣耗水最大的環節,全縣有水田60多萬畝,使用傳統淹灌方式,年畝均耗水量450立方米,按全年水稻播種面積110萬畝計算,一年總耗水量接近5億立方米,占全縣農業灌溉用水總量的70%以上。2004年6月,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項目落戶泰和,該縣抓住這個契機,全力推廣水稻綜合節水栽培技術,使之成為廣大農民節約水資源、增產增收的“新法寶”。該縣對水稻種植實行全過程節水,并在水稻種植區大范圍推廣,在水稻育秧、大田耕作、分孽生長、黃熟這四個階段,分別采用旱育拋秧、旱耕水整、薄露灌溉等集成節水技術。其中薄露灌溉技術成為稻田節水的主要技術,目前,該技術已經覆蓋了全縣50%以上的水稻生產區。
由于堅持走水稻生產節水之路,近年來,泰和縣居高不下的農業用水量得到了有效緩解。現今,該縣稻田年畝均節水達50立方米以上,節水率為20%,全年從稻田中節水總量近2800萬立方米,三年來,泰和縣水稻生產累計節水突破6000萬立方米,為南方水稻生產地區合理有效地節約資源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科學模式。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