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部門配合協作提高中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建設管理水平
2001年至2006年,國家農發辦和水利部共安排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4個,項目分布在烏魯木齊、拜城等4個地、州、市的4個縣,總投資7127.31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農發資金306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資金1976萬元,地方水利及受益鄉鎮自籌資金2091.31萬元。
截止2006年10月底,2003年立項的烏魯木齊縣板房溝灌區節水改造項目已經通過國家驗收,目前,拜城察爾其南岸灌區、英吉沙縣依格孜牙灌區改造工程正在建設中。哈密地區伊吾縣淖毛湖灌區改造項目順利完成了項目前期工作。阜康市三工河灌區改造項目列入2007年的農發重點中型灌區改造項目計劃,另有3處中型灌區,國家農發辦計劃利用面上的土地治理項目資金進行扶持,補助中央財政農發資金2100萬元。中型灌區改造在自治區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提高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管理水平的主要作法有:
1.加強領導、統一認識、健全機構。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求社會各有關方面的通力協作,尤其是涉農單位的密切配合。為此,自治區要求項目所在地(州)及項目所在縣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組長由分管農業的地、縣領導擔任,負責組織協調工作。成員有發改委(計委)、財政、農業、水利、農發等部門,領導小組在水利局下設項目管理辦公室,由水利局具體負責工程的各項日常工作,確保了中型灌區改造項目的順利實施。
2.加強前期工作,規范項目管理。自治區從項目前期工作到建設、運行管理等環節都制定了管理辦法,建立了專家審查制度和項目審查專家庫;并按照國家農發辦和水利部農發辦的有關規范性文件要求,所有上報項目必須在新疆農業綜合開發重點中型灌區改造規劃基礎上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經地(州)水行政主管部門和農發辦審查通過后報自治區水利廳和自治區農發辦進行審查,通過后報國家農發辦和水利部農發辦立項。項目投資控制指標下達后,立即編制項目實施計劃和實施方案,經自治區水利廳審查通過后方可開工建設。工程建設嚴格按照水利工程“三制”要求進行。經過幾年的努力,使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作走上了規范化管理軌道;旧媳WC了項目建設一處、成功一處,確保了工程長期發揮效益。
3.中型灌區項目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為農牧民增加收入創造條件。灌區改造工程能否順利開展,關鍵看能不能給老百姓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只有農民從心里接受了,灌區改造項目才有長久的生命力。近年來,自治區水利廳、農發辦通過調研,深刻認識到灌區改造的高投入必須有農牧業的高產出、高效益,才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為此,在項目安排上,充分考慮項目區的氣候條件和農作物種植結構、農牧業發展要求、農牧業結構調整的前景等,對于投入產出高、農民積極性高的項目優先給予扶持。
4.狠抓工程建設管理。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項目中建立了項目建設管理體系。一是自治區建立了嚴格的項目管理制度,從項目組織機構、前期工作把關、施工單位資質、項目竣工驗收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推行以縣為單位的政府采購制度和施工驗收制度,從宏觀上把好質量關。二是項目實施的地方在灌區改造項目中普遍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執行“三制”要求。三是項目有關地方都制定了項目管理標準、施工規程和竣工建檔、檢查驗收制度。
5.探索灌區運行管理模式,推行農民用水戶協會。新疆的灌區改造項目,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輕管”現象。為此,這幾年,水利廳對自治區范圍內的灌區改造工程的管理進行調研,在項目安排中高度重視試點不同形式的管理運行模式,總結出現階段適合我區灌區改造工程運行管理的水管部門加農民用水戶協會等模式,并加以推廣。(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