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以水價改革為突破口,以規范水費的使用管理為基礎,大力推進水利工程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水價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機制,但水價改革的實踐證明,僅僅提高價格水平是不夠的,水價不僅要提高,還應對收來的水費圍繞本工程合理安排使用,并深化管理單位體制改革,建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營機制,才能真正實現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
水價改革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既涉及到宏觀經濟政策,又涉及到水利的投入、運營管理和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的諸多方面。甘肅省的水價改革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但也面臨一系列問題,從促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節約用水,改善和加強現有水利工程的管理,為西部大開發營造良好的經濟環境上講,繼續加快和深化水價改革是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水利部門要積極配合物價部門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充分依靠水價這個經濟杠桿推動水利事業的全面發展,為西部大開發提供水利保障。
近些年來,甘肅省水價改革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物價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水價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顯著。經過物價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及水利管理單位的共同努力,水利工程水價嚴重偏低的狀況已經有了較大的改觀,水價管理體制已在逐步理順,合理的水價核定和調整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水利改革的基礎工作正在不斷加強。據調查統計,目前甘肅省自流灌區平均水價達到了0.052元/m3,提灌區平均水價達到0.19元/m3,高揚程提水灌區水價達到0.19~0.24元/m3,現行水價在1994年的基礎上,普遍提高了2~4倍。1998年初,張掖地區對全區農業水價進行了調整,一次調整增幅達103%,所屬民樂縣一次將水價由0.035元/m3調為成本價0.094元/m3,增幅達169%,并且順利進行。水價改革使全社會的水商品觀念明顯增強,水管單位的經營管理狀況及生產經營有了活力,工程面貌逐步好轉;同時通過價格杠桿作用促進了節約用水,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加速了水利管理由外延粗放型向內涵集約型的轉變,激發了社會辦水利的積極性。實踐證明,水價改革對全面加強水利管理工作,扼制工程老化失修的勢頭,提高灌區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工程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水利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成效是非常顯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