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
 |
而且,對于各方面的水價來說,改革的重點也不盡相同,也不都是單純調價的問題。比如目前的農業水價改革,關鍵是要完善供水計量設施,以計量收費為方向,抓緊改造農業灌溉設施特別是末級渠系,積極推行終端水價制度,規范末級渠系水價。城市供水價格還要與提高供水質量和服務水平相聯系,同時也要與引入有限競爭機制,轉變投資決策機制,強化成本控制機制等改革配套進行。而各地污水處理費的征收標準目前水平較低,有些地方甚至還沒有開征,因此其改革的重點就是要盡快調整到保本微利的水平。專家建議各地應抓緊制定最低收費標準,以確保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同時,由于各地水價改革的進展情況不同,下一步改革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 說到底,水價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起充分體現我國水資源緊缺狀況,以節水和合理配置水資源、提高用水效率、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核心的水價機制。有專家指出,近年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以犧牲水資源和水環境為代價取得的。這種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從長遠來看是難以為繼的。因此,水價改革還有一層深意,就是引導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建設節水型社會,保護和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從這個角度看,水價改革也還有很多相關的重要工作,不可能單單用“調價”一言以蔽之。
建立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 人們之所以把水價改革片面理解為“漲水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水價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十分敏感。不可否認,水價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實施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優化配置水資源和建設節水防污型社會,須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然而,水價如何才能更加科學、合理? 有專家認為,建立科學的水價形成機制,首先水價形成基礎必須合理,即水的價值要反映水資源的稀缺情況;其次要實行有償用水,完善水資源費的征收;此外,水價的構成應包括供水的成本、合理的利潤與稅金,尤其要建立供水成本評價體系和約束機制;制定水價應吸收相關利益者參與;應區別對待,實行不同的水資源定價辦法。 |
[<< 1 2 3 4 5 >>] 下一頁
|
|
上一篇:我國全面推進水價改革獲成效 下一篇:城市供水合理水價結構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