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ㄋ模┏擎偹瞪鷳B正在逐步退化。大多數城鎮因工業、生活污水排放和農業面污染超過了當地水系生態自我修復的臨界點,不僅引發了大量水生物種的消失,而且導致藍藻爆發使水質不斷惡化。許多地方的水系即使有少數魚類存活和人工養殖水產,也因污染嚴重而不能食用。這種嚴峻的形勢,一方面是由城鎮化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大量吞占和填埋自然水系所引發的(僅上海市在近二十年間就填埋了170Km2的水面,約占全市自然和人工水面總和的1/4強);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地方領導錯誤的政績觀——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思路所造成的。城鎮水系的生態一旦步入惡性循環之后,要恢復昔日的水生態的代價就十分高昂。水污染物不僅會被土壤吸附和隨地下水流擴散而難以得到短期治理成效,而且由于動植物對有害物質的集聚效應使處于生物鏈高端的人類遭受最大的危險。美國和許多歐洲工業國家三十年前遭受工業化污染的湖泊和河流,盡管現在已經得到根本性的治理,但由于水系底泥和魚蝦體內所積累的毒素至今仍嚴重超標而被禁止食用。
二、實現城鎮水環境健康化的基本思路
城鎮水系作為人工和自然復合的生態系統,是由無數個相關的子系統有機構成的開放系統。實踐證明,構建一個協調、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城鎮水環境,必須讓各相關子系統和諧地一起工作。如果只獨立地著眼于單個城鎮水問題的解決,有時只能使城鎮整體水環境陷入更為嚴重的惡性循環的衰退過程之中。
健康的城鎮水環境,是提升城鎮功能和競爭力,改善人居環境和投資環境,實現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確保區域、城鄉、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點,是實現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實現健康的城鎮水環境的主要思路:
。ㄒ唬⿵拈_發——排放的單向利用向循環利用轉變。健康的水循環利用方式主要是指水在循環使用過程中,尊重水的自然運動規律和品質特征,合理科學地使用水資源,同時將使用過的廢水經過深度無害化處理和再生利用;使得上游地區的用水循環不影響下游的水體功能,地表水的循環利用不影響地下水的功能與水質,水的人工循環不損害水的自然循環,維系或恢復城鎮乃至整個流域的良好水環境;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水達標排放”的單向式直線用水過程,向“資源—產品—廢水處理達標再生利用”的反饋式循環用水的過程轉變,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ǘ⿵膯雾椫卫硐蛩鷳B的整體優化轉變。城鎮水系的生物多樣性穩定改良,水體生態自我修復能力穩步提高,城鎮水體水產品健康無害,野生動植物能健康繁育,人類能在城鎮江河湖泊中游泳……總之,要構建城鎮和諧水系,即在城鎮水系的保護和治理過程中,要執行整體與生態最優原則。就是要綜合考慮水生態、水景觀、給水、排水、污水處理、再生利用、排澇和文化遺產、旅游等各種功能的有機地結合,還要與城鎮的園林綠化緊密結合,真正形成城鎮水系統的良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