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對污水長時間曝氣會產生污泥,同時水質會得到明顯的改善。繼而阿爾敦(Arden)和洛開脫(Lockgtt)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曝氣試驗是在瓶中進行的,每天試驗結束時把瓶子倒空,第二天重新開始 。
他們偶然發現,由于瓶子清洗不完善,瓶壁附著污泥時,處理效果反而好。由于認識了瓶壁留下污泥的重要性,他們把它稱為活性污泥。隨后,他們在每天結束試驗前,把曝氣后的污水靜止沉淀,只倒去上層凈化清水,留下瓶底的污泥,供第二天使用,這樣大大縮短了污水處理的時間。這個試驗的工藝化便是于1916年建成的第一個活性污泥法污水處理廠。
【活性污泥法的工藝流程和運行方式】 在近幾十年來,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出現了多種活性污泥法工藝流程和運行方式,如普通曝氣法、階段曝氣法、生物吸附-降解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杜邦: 在二氧化氯及其發生器技術方面,杜邦是擁有60年專業經驗的全球領先企業,尤其在需要超過10公斤/日的高純度的二氧化氯的應用領域。 杜邦水處理前身是于1950年建立的International Dioxide, Inc. (簡稱IDI)公司 詳情:http://552898.chinacitywater.org/vip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附樓312室(100835)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806QQ:325178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