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順“行刑銜接”,需要變移送信息為數據共享,“打通環境執法部門與公安部門、檢察機關的數據平臺,讓執法部門辦案中的數據、流程,能夠同時被公安部門、檢察機關所了解”。
兩千多噸工業污泥,從江蘇、浙江等地的9家企業運出,經過層層轉包,被用三艘船分兩次傾倒在安徽省銅陵市一處江灘邊。
傾倒的污泥中含有重金屬、石油溶劑等有害污染物。事后,僅應急監測、清運和處置就花費794萬余元,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經估算約為317萬余元。
7月16日,安徽省蕪湖市鏡湖區檢察院以涉嫌污染環境罪,對12名被告人提起公訴,同時還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起長江安徽段跨省非法傾倒固廢案被命名為“1·26”案件。
記者了解到,針對長江經濟帶污染防治,司法部門正在加大運用嚴厲的刑事打擊手段。7月9日至10日,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在湖北武漢召開。會議提出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十項檢察舉措”,依法嚴懲危害長江生態環境犯罪位居首位。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7月10日強調,要把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服務大局的重點任務,在打擊犯罪、維護公益等方面有更實舉措、更大作為,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法治產品、檢察產品。
1997年刑法設立環境資源類罪名以來,污染環境犯罪案件長期處于低位,呈現“判決少、處罰輕”態勢,但近年來,污染環境罪案件數量迅速增加。專家認為,此類案件還將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更趨順暢后持續上升。
“1·26”案件其實是被安徽省公安部門偵辦“10·12”案件時牽出來的。2016年7月27日至2017年5月21日期間,寶勛精密螺絲(浙江)有限公司明知廢水處理污泥屬于危險廢物,卻將其產生的酸洗廢水污泥作為一般固廢,交給沒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人進行處置。
而承接人偽造了有關國家機關、公司印章,制作虛假的公文、證件等,并聯系接收方,最終在江蘇省多地、安徽省銅陵市非法傾倒危險廢物酸洗污泥共計1071.61噸,其中在銅陵市長江堤壩內非法傾倒酸洗污泥62.88噸。
“10·12”案也于7月16日被提起公訴。據報道,非法傾倒和非法排污一起,成為污染長江的兩大“殺手”,涉及長江流域的環境污染案件主要集中在這兩類。
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0日,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檢察機關辦理破壞環境資源保護類案件,共批捕8555件13013人,起訴28858件47350人。
“但資源環境類犯罪中,資源類刑事案件占多數,環境類案件占少數!币幻笔∧车丶壥袡z察院檢察官7月17日告訴記者。
《刑法》中的環境資源犯罪包括5類,其中動物、植物、礦產、土地資源類犯罪就占了4類。2011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為了加大對污染環境的打擊力度,將原有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改為污染環境罪。
記者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污染環境罪”為關鍵詞檢索發現,公布的2012年一審污染環境罪判決書只有1份。
在此之前,全國法院宣判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案件也數量極少,根據《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1-2010年總計只有37個判決案件。
除了案件數量少,判決案件的量刑也普遍較輕。重慶大學法學院教授焦艷鵬統計了全國2340件污染環境罪案件判決書發現,超過87%的被告人被處以1年半以下的有期徒刑,而該罪的最高刑為7年。在有些地區,超過70%的資源環境類犯罪被判處緩刑。
污染環境罪打擊不力的局面在近年得到改觀。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環境法學權威呂忠梅認為,2013年和2016年,“兩高”兩次出臺環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釋成效明顯,對案件數量產生直接影響。
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2014年的污染環境罪判決達到852份,是2013年的23倍,并在此后逐年增加,2017年已達到1609份。
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提出,堅持依法從嚴打擊原則,對群眾反映強烈、犯罪性質惡劣的案件,及時介入偵查、引導取證,優先受理,快捕快訴。并要求采取掛牌督辦、現場指導、聯合督查等形式,集中力量辦理一批社會影響大、具有典型意義的重大案件。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