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水業新聞 >> 水務要聞 >> 

調查工礦用地污染:部分“生態炸彈”家底不清

時間:2018-06-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秦華江 何偉 王陽

出路:精細作業分區治理

受訪專家和基層干部認為,針對工礦、污水及廢氣等多重污染因素疊加,污染場地責任難明確等疊加問題,業內人士建議,把握“精字訣”,開展精細調查、精確評估及精準修復,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綜合治理,堅決打好打贏凈土保衛戰。

首先,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綜合治理。在歐美國家,專業人員一般可以在政府公共網站上查找到與場地相關的區域性文獻和資料來指導污染場地的調查工作。宋昕建議,我國可借鑒歐美等發達國家經驗,逐步建立污染場地檔案庫,摸清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污染程度,以及污染區域的分布等信息,構建信息共享機制。

其次,允許地方分區出臺工礦污染標準。駱永明、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李保國建議,在中央認可的前提下,以省為單位,制定各自標準。根據土壤性質、水文地質條件及利用方式差異,建立工業建設用地土壤的環境質量標準;針對地球化學異常的高背景區,制定基于生物有效性和環境風險的地方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建議優先研究制定適合我國區域土壤環境與健康保障的鎘質量標準體系;重新修訂土壤環境鉛、鎳的質量標準,新建立鉈、銻、釩等新型金屬污染物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第三,摸清污染家底,明確污染地塊責任主體。一些環;鶎痈刹拷ㄗh,國家出臺指導意見,實施限期豁免和從輕處理辦法,督促企業在規定期限內自查自糾,妥善處理危廢偷埋及污染土地遺留問題,對于過期不報的案件,從嚴從重懲處。

針對污染土地主體不明問題,美國超級基金法建立了用于清除污染的“超級基金”。根據我國的污染場地現狀,可借鑒美國超級基金的經驗,建立政府性污染場地修復基金,同時完善我國已有的綠色信貸、綠色保險和綠色稅收等政策,形成污染企業、受益者為主體,政府、社會等為輔助的多元化的場地修復資金來源。

第四,修復技術以綠色可持續為主,避免出現過度修復和二次污染問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周健民等受訪專家認為,一些土壤修復不是進行污染治理,而是成了污染搬家的過程。一些沒有資質、缺乏經驗與責任感的企業進入市場,出現了層層轉包、惡意壓價、低價中標等現象。

駱永明建議,有些地方土壤修復花費較高,但修復面積有限,社會影響不佳。特別是農業土壤污染,宜采取低投入、溫和的能保持土壤肥力的技術,利用功能性植物及微生物資源,使用在群眾中易復制推廣的技術,解決人為造成的土壤污染問題。

此外,業內人士建議加強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山東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彥等多位專家認為,應進一步明確工礦污染哪些方面的信息、依托哪些渠道等依法向社會公開,讓更多的人了解工礦污染及其防治情況。做好信息公開有助于社會各方更加重視并且參與污染治理,促進相關工作有力推進。

水世界社區,讓水處理更簡單!http://bbs.chinacitywater.org 

上一頁頁碼:[<< 1 2 ] 下一頁 共2頁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打印】 【網站論壇】 【字體: 】 【發表評論】 【關閉

微水會

第十六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

推薦書籍


    《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作者:任南琪
    內容簡介:

    《水的再生與回用》
    作者:【美】林宜獅
    內容簡介:

合作邀請:010-88585381-805

免费a级毛片18以上观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