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是云貴高原湖區大型重污染淺水湖泊的典型代表,其富營養化成因復雜,是我國“三湖”治理的重中之重。自“九五”以來的持續和規;卫,使得滇池的富營養化狀況明顯改善,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但尚未實現根本好轉。流域生態用水短缺是制約滇池水質進一步改善的一個重要因素,為解決這個問題,“十一五”期間昆明市啟動了滇池治理“六大工程”之一的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加之前期的清水海、掌鳩河等引水工程及流域內污水處理廠尾水外排,形成了天然水、外調水、再生水“三水”共存的復雜格局,徹底改變了滇池區域和流域的水資源系統邊界條件,對滇池流域水資源系統的時空分配及水質提升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因此,明晰滇池流域水資源系統的綜合平衡關系以維護流域內水環境可持續發展、優化流域水資源時空格局以滿足滇池水質的持續改善、明確流域水資源系統的時空分配與滇池水質提升的聯動性以實現水量-水質聯合調度等,已成為滇池治理中最為迫切和關鍵的決策需求和科學問題。
滇池草海補水湖內水質改善技術示范工程設置的圍堰
課題構建的“3-2-4”研究體系
理論揭示:內部氮磷循環過程對湖體氮磷存量的貢獻
演變態勢:2030年滇池流域水量分配及水量平衡規劃
優化配置:2020年區域再生水資源綜合利用及優化配置方案
面對滇池流域“三水”共存的復雜格局,為解決流域水資源系統的時空分配問題及滇池水質提升帶來的挑戰,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在“十二五”啟動了“滇池流域水資源聯合調度改善湖體水質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課題(2013ZX07102-006)。課題由北京大學承擔,聯合云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昆明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多家科研單位共同完成。
課題以為滇池水質和生態恢復提供最佳的水量、水質與水動力條件為目標,研發并集成了滇池流域水資源優化分配利用及湖泊水質改善集成技術體系,系統、逐級地開發了區域→滇池流域→滇池湖體的水資源綜合利用、湖體水質改善以及水資源系統水質-水量時空優化調控等關鍵技術,有力支撐并構建了“3-2-4”的整體框架,即:從“區域-流域-湖體”三個尺度逐級遞進實現水資源系統優化分配,構建流域自然與社會二元水循環,形成區域、流域、水系和湖體的四級分配調度體系與工程示范,實現了補水工程的“三個轉變”——由單純補水向恢復流域自然水循環轉變、由單純水資源利用向為滇池水質改善提供最佳水量與水動力條件轉變、由單純水量調度向水質-水量聯合調控轉變,支撐了滇池2017年全湖水質提升為Ⅴ類、藍藻水華由重度逐步過渡為中度。
課題從大系統的角度分析解決滇池流域水環境問題,以水資源配置實現污染源頭控制、入湖負荷削減與水資源優化調整,依據滇池富營養化機理研究指導科學治理決策,為滇池水質的持續改善提供了理論前提,為最大限度優化補水工程的綜合效益提供了技術支撐。
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或“水世界微信”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水世界”。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網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中國水協)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務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指定網站 國際水協會中國委員會工作網站
全國中長期科技發展十六項專項之一、中國十六大中長期重點專項 - 中國水體污染防治重大專項發布網站
技術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48982號-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號城科會辦公樓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權所有: 水世界-中國城鎮水網